黔西县当前农业生产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2015-05-26 09:36:14)
标签:
房产文化财经 |
分类: 工作记事 |
按:今年以来,黔西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增长促增收为目标,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调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增强了农村发展活力,加快了山区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但是,当前农业生产情况也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去解决。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农业产业趋于稳定。截止目前,全县春季农业生产种植玉米46.5万亩、大豆5万亩(折净作)、杂粮7万亩(折净作);种植蔬菜14.2万亩、马铃薯28万亩;水稻育秧可栽大田10.2万亩。
(二)特色产业不断壮大。进一步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做大做强特色产业,着力抓好草地生态畜牧业、高山生态有机茶、中药材等特色农业基地建设,为农民持续增收创造条件。今年,新增人工种草面积4万亩,完成1万亩;种植中药材总面积7万亩,现有中药材面积5.53万亩,占总任务的79%,比2014年新增加0.5万亩。
(三)产业化经营逐渐成型。目前正在组织申报黔西县黑霸乌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4家为市级龙头企业;建成洪水乡柳岸水乡、杜鹃办乌骡坝、莲城办流连谷、新仁乡化屋基等集休闲、养生、娱乐为一体的生态农业基地(农庄)12个;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39个,今年新增专业合作社19个,社员140人;规范和引导农村土地流转,着力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全县已流转土地面积103536.5亩,今年新增面积5200亩。
(四)畜牧水产逐步增长。生猪存栏30.93万头,出栏14.06万头,禽存栏272.16万羽,出栏93.2万羽,肉类总产量1.6万吨,实现养殖业产值4.34亿元;全县养殖总面积427公倾,完成水产品产量192吨。
(五)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组织对全县43个专业合作社(企业)开展无公害产地、产品认证和产地认证,全面开展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专项检查。积极推进林泉镇清塘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完成清塘村7个村民组488户农户的档案清理、入户调查、地块勘界调查工作和地块面积测量工作;大力实施沼气、巩退、农村清洁工程、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
二、采取的措施和办法
(二)抓好物资供应。截至目前,全县共调进优质良种735吨,其中杂交水稻115吨,杂交玉米620吨;储备各类化肥2.71万吨,农药
(四)抓好田间指导。县政府成立29个春耕生产服务指导组,抽调农牧系统100名专业技术骨干,分赴各乡镇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春耕生产技术服务,着重把先进、实用技术的应用送到群众手中。同时,县农牧局还与县气象局合作,通过网络、短信等方式及时向广大群众提供农业天气信息预报、农业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灾害性天气防灾减灾技术指导等,提高防灾减灾水平,确保粮食增产增收。
(一)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抗灾能力低,农业增产增收的难度大。
(二)耕地抛荒现象时有发生。随着农村务农人口逐渐老龄化和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多、部分作物种植效益不断下降,务农收入已不再是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弃田抛荒现象时有发生。
四、对策和建议
(二)加快主导产业发展,不断扩大基地规模和提升建设水平。切实扶持壮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其他农业经营组织发展,有序推进茶叶、中草药、草地生态畜牧业等产业实施进度。
(三)着力整修水利设施。目前农村的水库、水渠等水利设施,因年久失修,基本处于瘫痪状态,这对粮食生产是一个巨大的威胁。投入资金整修各类水利设施,确保我县现有的耕地水旱无忧,使耕地不会因无法灌溉而抛荒。
(五)加大项目建设。积极向上争取,加强项目监管,全力搞好协调服务,提升农业基础保障能力。加快推进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生猪标准化示范养殖场、大中型沼气池、基层农技服务推广体系、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重点工作。
(六)维护农资市场秩序,杜绝假冒伪劣农资上市。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继续开展对农贸市场排查、清理整顿、农产品抽样检测、动物卫生安全监督与执法等工作,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