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鹏解梦说习俗:为何不可送钟?因为谐音吗?

(2021-11-05 10:40:04)
标签:

星座

命理

习俗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送礼不可送钟觉得这是因为谐音送终形成的习俗,是这样的吗?

  今天,陈鹏解梦和大家说说送钟的习俗。 

  很显然,古时候的钟,和今天钟表的钟外观完全不一样毕竟,现在的钟进入中国,得是明朝的万历二十八年(1600),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中国传教时一起中国来的。钟的本义为一种打击乐器,古时又以大钟来报时。古时候主要是由铜或铁做成,一般老百姓也用不上这种家伙。 

陈鹏解梦说习俗:为何不可送钟?因为谐音吗?

  我们现在能对古时候的钟有深刻印象的来源于三种渠道:钟编、钟楼、晨钟暮鼓。钟编是古乐器,钟楼是以西安钟楼为代表的地方行政机构的报时用途,晨钟暮鼓则是散见于各寺庙的报时习惯。 

  这三个渠道,都代表了高贵或贵重,都不是寻常百姓家能用得上的。 

  老百姓会用到的则是类似于钟的东西中间会加一个可以敲响边缘的设置,名字也换成了铃铛,铃铛,随便送的。 

  那么,送钟这个大忌讳缘起何时呢?很多人会想到《韩非子》记载的一个故事。 

  《韩非子·说天下》记载了一个故事: 

  晋国的执政官知伯要去攻打接邻的仇由国,因道路艰险阻塞,无法行军。若派兵劈山开路,又会暴露军事企图。于是,知伯心生一计,他铸造了一口贵重的大钟,赠送仇由国君。仇由国国君非常高兴,准备开辟通路迎取这口大钟。虽然仇由国大臣赤章曼枝向国君谏言表示:这件事非同小可,赠送贵重的礼物,一般都是小国对大国的做法,现在却一反常态,其中必然有诈。但是由于其国君不听劝阻。结果7个月后,仇由国就被知伯发兵灭掉。 

  以一口大钟灭了一个国家,送钟终成送终 

  但这个典故是否构成习俗?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钟压根不构成能成为能影响习俗的物件,因为作为报时的钟,属于警示或报时用,都是地方政府的事。能约定成俗的内容,一定是大部分人用得着或会去执行的行为习惯。 

  直到明朝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把钟(钟表)送给万历皇帝,中国才开始接触科技的产物----时钟。真正到了普通百姓能接触到钟(钟表)的时代是民国,那时候的钟依然是奢侈品的存在,很多人以获得欧洲特别是英国和瑞士的钟(座钟)为荣。谁会提这个谐音梗呢?不存在的! 

  那么,忌讳送钟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很显然,必须是成为普通百姓能买得起的时候开始。你知道的,那得改革开放后的事了,因为那时候,闹钟和挂钟才进入寻常百姓家。 

  陈鹏解梦搜了很多资料,最后发现,90年代开始,一帮子故事会民间故事的作者大量运用谐音梗杜撰故事,而20052006年之间,有一批不懂装懂的命理专家看到以故事会的内容为民俗开始写命理书籍,于是,杜撰了不可送钟不可送伞不可送鞋、及不可送剑的所谓习俗。 

  基于网络的发达,以讹传讹,今天,送礼不可以送钟的说法,就散见各处了。 

  至于真相,如果你看到礼物中有个漂亮的挂钟,你是不是要恼羞成怒,装很懂习俗的样子呢? 

  当然,陈鹏解梦得提醒:送礼给老人庆寿,还是要规避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