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吕氏春秋》第3卷(二)原文译注

(2013-04-16 08:09:23)
标签:

文化

分类: 《吕氏春秋》26卷详解

《吕氏春秋》第3卷(二)

尽数
【原文】
    二曰:天生阴阳、寒暑、燥湿、四时之化、万物之变,莫不为利,莫不为害。圣人察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年寿得长焉。长也者,非短而续之也,毕其数也。毕数之务,在乎去害。何谓去害?大甘、大酸、大苦、大辛、大咸,五者充形则生害矣。大喜、大怒、大忧、大恐、大哀,五者接神则生害矣。大寒、大热、大燥、大湿、大风、大霖、大雾,七者动精则生害矣。故凡养生,莫若知本,知本则疾无由至矣。精气之集也,必有入也。集於羽鸟,与为飞扬;集於走兽,与为流行;集於珠玉,与为精朗;集於树木,与为茂长;集於圣人,与为夐明。精气之来也,因轻而扬之,因走而行之,因美而良之,因长而养之,因智而明之。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郁处头则为肿、为风,处耳则为挶、为聋,处目则为蔑、为盲,处鼻则为鼽、为窒,处腹则为张、为疛,处足则为痿、为蹶。轻水所,多秃与瘿人;重水所,多尰与躄人;甘水所,多好与美人;辛水所;多疽与痤人;苦水所;多尪与伛人。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重酒,是以谓之疾首。食能以时,身必无灾。凡食之道,无饥无饱,是之谓五藏之葆。口必甘味,和精端容,将之以神气,百节虞欢,咸进受气。饮必小咽,端直无戾。今世上卜筮祷祠,故疾病愈来。譬之若射者,射而不中,反修于招,何益於中?夫以汤止沸,沸愈不止,去其火则止矣。故巫医毒药,逐除治之,故古之人贱之也,为其末也。

【译文】
    天生出阴阳,寒暑、燥湿、以及四时的更替、万物的变化,没有一样不给人带来益处,也没有一样不对人产生危害。圣人能洞察阴阳变化的合宜之处,能辨析万物的有利一面,以利于生命,因此,精、神安守在形体之中,寿命能够罅长久。所谓长久,不是说寿命本来短而使它延长,而是使寿命终其天年。终其天年的关键在于避开危害。什幺叫避开危害?过甜、过酸、过苦、过辣,过咸,这五种东西充满形体,那么生命就受到危害了。过喜、过怒、过忧、过恐、过哀,这五种东西和精神交接,那么生命就受到危害了。过冷、过热、过燥、过湿、过多的风、过多的雨、过多的雾,这七种东西摇动人的精气,那么生命就受到危害了。所以,凡是养生,没有比懂得这个根本再重要的了,懂得了根本,疾病就无从产生了。

    精气聚集在一起,一定要有所寄托。聚集在飞禽上,便表现为飞翔,聚集在走兽上,便表现为行走;聚集在珠玉上,便表现为精美,聚集在树木上,便表现为繁茂,聚集在圣人身上,便表现为聪明睿智。精气到来,依附在轻盈的形体上就使它飞翔,依附在可以跑动的形体上就使它行走,依附在具有美好特性的形体上就使它精美,依附在具有生长特性的形体上就使它繁茂,依附在具有智慧的形体土就使它聪明。

    流动的水不会腐恶发臭,转动的门轴不会生虫朽烂,这是由于不断运动的缘故。人的形体、精气也是这样。形体不活动,体内的精气就不运行,精气不运行,气就滞积。滞积在头部就造成肿病、风疾,滞积在耳部就造成挶疾、聋疾,滞积在眼部就造成蔑疾、盲疾,滞积在鼻部就造成鼽疾,窒疾,滞积在腹部就超成胀疾、舟疛,滞积在脚部就造成痿疾、蹶疾。

    水中含盐分及其它矿物质过少的地方,多有头上无发和颈上止痛的人,水中含盐分及其它矿物质过多的地方,多有脚肿和痿躄不能行走的人;水味甜}美的地方,多有美丽和睦康的人,水味辛辣的地方,多有生长疽疮和痈疮的人,水味苦涩的地方,多有患鸡胸和驼背的人。

    凡饮食,不要滋味过浓,不吃厚味,不饮烈酒,它是招致疾病的开端。饮食能有节制,身怍必然没灾没病。饮食的原则,要保持不饥不饱的收态,选样五脏就能得到安适。一定要吃可口的食物,进食的时候,要精神和谐,仪容端正,用精气将养,这样,周身就舒适愉快,都受到了精气的滋养。饮食一定小口下咽,坐要端正,不要歪斜。

    如今社会上崇尚占卜祈祷,所以疾病反而愈增。这就象射箭的人,射箭没有射中箭靶,不纠正自己的毛病,反而去修正箭靶的位置,这对射中箭靶能有什么帮助?用滚开的水阻止水的沸腾,沸腾越发不能阻止,撤去下面的火,沸腾自然就止住了。巫医、药物其作用只能驱鬼治病,所以古人轻视这些东西。因为这些东西对于养生来说只是细技末节啊!

注解:尽数

二曰:

天生阴阳寒暑燥湿,四时之化,万物之变,莫不为利,莫不为害。顺者利

时,逆者害时。圣人察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年寿得

长焉。精神内守,无所贪欲,故形性安。形性安则寿命长也。长也者,非短而续之也,毕

其数也。毕,尽也。平其无欲之情,不夭陨,故尽其长久之数。毕数之务,在乎去害。何

谓去害?大甘、大酸、大苦、大辛、大咸,五者充形则生害矣。大喜、大怒、

大忧、大恐、大哀,五者接神则生害矣。大寒、大热、大燥、大湿、大风、

大霖、大雾,七者动精则生害矣。诸言大者,皆过制也。故凡养生,莫若知本,知

本则疾无由至矣。《传》曰“人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孟子》曰:“人性无不善。”

本其善性,闭塞利欲,疾无由至矣。

精气之集也,必有入也。集于羽鸟,与为飞扬;○旧校云:“一作‘翔’。”

集于走兽,与为流行;集于珠玉,与为精朗;集于树木,与为茂长;集于圣

人,与为敻明。集,皆成也。敻,大也,远也。敻,读如《诗》云“于嗟敻兮”。○此《韩诗》。

精气之来也,因轻而扬之,因走而行之,因美而良之,因长而养之,○旧校云:

“‘养’一作‘善’。”案此段用韵,“善”字非也。因智而明之。因,依也。明,智也。

流水不腐,腐,臭败也。户枢不蝼,○《意林》作“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

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郁处头则为肿、为风,肿与风,皆首疾。处耳则

为挶、为聋,皆耳疾也。处目则为■、为盲,■,眵也;盲,无见。皆目疾也。○孙云:

“李善注《文选》宋玉《风赋》引‘■’作‘蔑’,‘高诱曰:蔑,眵’。”此注旧本皆作“■肝■”,

误,今从彼注改正。“善又云:‘蔑与■古字通,亡结切;眵,亡支切。’”处鼻则为鼽、为窒,

鼽,齆鼻。窒,不通。处腹则为张、为疛,疛,跳动。皆腹疾。○“疛”旧本作“府”误也。

《说文》:“疛,小腹疾。”此云“跳动”者,《诗·小雅·小弁》云“惄焉如■”,《释文》云“本

或作‘■’《韩诗》作‘疛’,除又反,义同”,此所训正合。处足则为痿、为蹶。痿,不能

行。蹶,逆疾也。

轻水所,多秃与瘿人;秃,无发。瘿,咽疾。○所,即处。下放此。重水所,多■

与躄人;肿足曰■。躄,不能行也。甘水所,多好与美人;美,亦好也。辛水所,多疽

与痤人;疽、痤,皆恶疮也。苦水所,多疽与伛人。痤,突胸仰向疾也。伛,伛脊疾也。

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烈犹酷也。重酒,重,酒厚也。是以谓之疾首。疾

首,头痛疾也。○疾首,犹言致疾之端,注非是。食能以时,身必无灾。时,节也。不过差,

故身无灾疾也。凡食之道,无饥无饱,是之谓五藏之葆。葆,安也。口必甘味,和

精端容,将之以神气。端,正。将,养。百节虞欢,咸进受气。饮必小咽,端直

无戾。

今世上卜筮祷祠,故疾病愈来。譬之若射者,射而不中,反修于招,何

益于中?于招,埻艺也。患射不能中,不知循彀精艺,而反修其标的,故曰“何益于中”也。○旧

校云:“‘修’一作‘循’‘招’一作‘的’。”注“埻”,旧误作“■”。梁仲子云:“《本生》

篇注云‘招,埻的也’,《外传越语》韦注云‘艺,射的也’;‘于招’盖连文。”夫以汤止沸,

沸愈不止,去其火则止矣。故巫医毒药,逐除治之,故古之人贱之也,为其

末也。古之人治正性,保天命者也。不然,则邪气乘之以疾病,使巫医毒药除逐治之,故谓贱之也。

若止沸以汤,不去其火,故曰“为其末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