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第12卷(五)原文译注
(2013-03-31 17:19:10)
标签:
文化 |
分类: 《吕氏春秋》26卷详解 |
《吕氏春秋》第12卷(五)
不侵
【原文】
【译文】
注解:不侵
五曰:
天下轻于身,而士以身为人。轻于身,重于义也。以身为人者,为人杀身。以身为
人者,如此其重也,《淮南记》曰:“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也。”今以义
为人杀身,故曰“如此其重也”。而人不知以奚道相得。奚,何也。不知以何道得人,乃令之
为已死也。贤主必自知士,故士尽力竭智,直言交争,而不辞其患。士为知己者死,
故尽力竭智,何患之辞也?豫让、公孙宏○避改。是矣。当是时也,智伯、孟尝君知
之矣。智伯知豫让,故为之报仇,言士为知己者死也。孟尝君知公孙宏,故为之不受折于秦也。世
之人主,得地百里则喜,四境皆贺,举国皆贺,国中喜可知也。得士则不喜,不知
相贺,不通乎轻重也。不但不知相贺也,乃不知贤也,故曰“不通乎轻重也”。汤、武,
千乘也,而士皆归之。汤,殷受命之王,名天乙,商主癸之子也。武王,周文王之子,名发。
桀、纣,天子也,而士皆去之。桀,夏失天下之王,帝皋之孙,帝发之子。纣,殷失天下
之王,文丁之孙,帝乙之子也。○注“文丁”,旧本作“太丁”,讹,今据《竹书纪年》改正。孔、
墨,布衣之士也,孔子、墨翟。万乘之主、千乘之君不能与之争士也。万乘,天子
也。千乘,诸侯也。士不归之而归孔、墨,故曰“不能与之争士也”。自此观之,尊贵富大不
足以来士矣,来犹致也。必自知之然后可。可者,可致也。
豫让之友谓豫让曰:“子之行何其惑也?子尝事范氏、中行氏,诸侯尽
灭之,而子不为报,至于智氏,而子必为之报,何故?”豫让曰:“我将告
子其故。告,语也。故,事也。范氏、中行氏,我寒而不我衣,我饥而不我食,而
时使我与千人共其养,是众人畜我也。夫众人畜我者,我亦众人事之。至于
智氏则不然,出则乘我以车,入则足我以养,众人广朝,而必加礼于吾所,
句。是国士畜我也。○“是”,旧本多作“谓”,则当以“所谓”连读。今从李本作“是”,义
长。夫国士畜我者,我亦国士事之。”豫让,国士也,而犹以人之于己也为念,
于犹厚也。又况于中人乎?
孟尝君为从,关东曰从。公孙宏谓孟尝君曰:“君不若使人西观秦王。意
者秦王帝王之主也,君恐不得为臣,何暇从以难之?言不能成从以难秦也。意者秦
王不肖主也,君从以难之未晚也。”晚,后。孟尝君曰:“善。愿因请公往矣。”
往,行。公孙宏敬诺,以车十乘之秦。秦昭王闻之,而欲丑之以辞,以观公孙
宏。昭王,秦惠王之子,武王之弟也。“丑”或作“耻”。耻,辱也。观公孙宏云何也。公孙宏
见昭王,昭王曰:“薛之地小大几何?”公孙宏对曰:“百里。”昭王笑曰:
“寡人之国,地数千里,犹未敢以有难也。今孟尝君之地方百里,而因欲以
难寡人犹可乎?”公孙宏对曰:“孟尝君好士,大王不好士。”昭王曰:“孟
尝君之好士何如?”公孙宏对曰:“义不臣乎天子,不友乎诸侯,得意则不
惭为人君,不得意则不屑为人臣,○旧本“惭”上脱“不”字,又“屑”讹作“肖”。案
《战国·齐策》云:“得志不惭为人主,不得志不肯为人臣。”今据补正。如此者三人。有此者
三人也。能治可为管、商之师,管仲、商鞅。说义听行,其能致主霸王,○《策》作
“能致其主霸王”,句顺。如此者五人。有此者五人也。万乘之严主辱其使者,退而自
刎也,必以其血污其衣,有如臣者七人。”臣,公孙宏自谓也,故言“有如臣者七人”
也。○“七人”,《策》作“十人”。注殊赘。昭王笑而谢焉,曰:“客胡为若此?寡
人善孟尝君,欲客之必谨谕寡人之意也。”谕,明。公孙宏敬诺。公孙宏可谓
不侵矣。昭王,大王也;○《策》作“大国也”。孟尝君,千乘也。立千乘之义而
不可凌,凌,侮。可谓士矣。孔子曰:“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此之谓也。○《策》
作“可谓足使矣”。
序 意
○旧云:“一作‘廉孝’。”案“廉孝”二字与此无涉,必尚有脱文。
维秦八年,岁在涒滩,八年,秦始皇即位八年也。岁在申名涒滩。涒,大也。滩,循也。
万物皆大循其情■也。涒滩,夸人短舌不能言为涒滩也。○案:今谓始皇即位之年岁在乙卯,钱氏塘
以超辰之法推之。知在癸丑,再加七年是庚申,是年又当超辰,则为辛酉。而此犹云涒滩者,失数超
辰之岁耳。超辰亦谓之跳辰,《周礼》《冯相》、《保章》注、疏中详言上。自东汉以后,不明此理,
故武帝太初元年,班固谓之丙子者,后人却谓之丁丑矣。秋,甲子朔,朔之日,良人请问
十二纪。良人,君子也。文信侯曰:吕不韦封洛阳,号文信侯。“尝得学黄帝之所以诲
颛顼矣,爰有大圜在上,大矩在下,圜,天也。矩,方,地也。汝能法之,为民父
母。盖闻古之清世,清,平。是法天地。凡十二纪者,所以纪治乱存亡也,所
以知寿夭吉凶也。上揆之天,下验之地,中审之人,若此则是非、可不可无
所遁矣。天曰顺,顺维生;地曰固,固维宁;人曰信,信维听。三者咸当,
无为而行。行也者,行其理也。行数,循其理,平其私。夫私视使目盲,私
听使耳聋,私虑使心狂,三者皆私设精则智无由公。公,正也。智不公,则福
日衰,灾日隆,隆,盛。以日倪而西望知之。”日中而盛,跌而衰,人之盛衰于此。西
望,日暮也,故曰倪而西望之也。○“倪”与“睨”同,李本作“儿”。注“跌”与“昳”同,《周
礼·大司徒》“日东则景夕多风”,郑司农云:“景夕,谓日跌景乃中。”《史记·天官书》“日昳”,
《汉书· 天文志》作“日跌”。谢云:“此句文与上不属,又下一段亦不当在此篇。”
赵襄子游于囿中,至于梁,马却不肯进。青荓为参乘,○旧校云:“一作‘青
蓱’。”案李善注《文选》陈琳《答东阿王笺》引作“青蓱”。梁仲子云:“《汉书人表》作‘青荓
子’,《水经·汾水注》作‘清洴’,今新刻亦改作‘青荓’矣。”襄子曰:“进视梁下,类
有人。”类,象也。青荓进视梁下。豫让却寝,佯为死人,叱青荓曰:“去!
长者吾且有事。”言将杀襄子。○《选》注无“吾”字,是。长者,让自谓也。青荓曰:“少
而与子友,子且为大事,○《选》注作“子今日为大事”。而我言之,是失相与友之
道;子将贼吾君,而我不言之,是失为人臣之道。如我者惟死为可。”适可得
死也。乃退而自杀。青荓非乐死也,重失人臣之节,恶废交友之道也。青荓、
豫让可谓之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