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吕氏春秋》第13卷(六)原文译注

(2013-03-26 20:25:37)
标签:

文化

分类: 《吕氏春秋》26卷详解

《吕氏春秋》第13卷(六)

务本
【原文】
    六曰:尝试观上古记,三王之佐,其名无不荣者,其实无不安者,功大也。《http://www.gushiwen.org/favicon.ico》云:“有唵凄凄,兴云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三王之佐,皆能以公及其私矣。俗主之佐,其欲名实也,与三王之佐同,而其名无不辱者,其实无不危者,无公故也。皆患其身不贵於国也,而不患其主之不贵於天下也;皆患其家之不富也,而不患其国之不大也。此所以欲荣而愈辱,欲安而益危。安危荣辱之本在於主,主之本在於宗庙,宗庙之本在於民,民之治乱在於有司。《易》曰: “复自道,何其咎,吉。”以言本无异,则动卒有喜。今处官则荒乱,临财则贪得,列近则持谏,将众则罢怯,以此厚望於主,岂不难哉!今有人於此,修身会计则可耻,临财物资尽则为己,若此而富者,非盗则无所取。故荣富非自至也,缘功伐也。今功伐甚薄而所望厚,诬也;无功伐而求荣富,诈也。诈诬之道,君子不由。人之议多曰:“上用我,则国必无患。”用己者未必是也,而莫若其身自贤。而己犹有患,用己於国,恶得无患乎?己,所制也;释其所制而夺乎其所不制,悖。未得治国治官可也。若夫内事亲,外交友,必可得也。苟事亲未孝,交友未笃,是所未得,恶能善之矣?故论人无以其所未得,而用其所已得,可以知其所未得矣。古之事君者,必先服能,然後任;必反情,然後受。主虽过与,臣不徒取。《大雅》曰:“上帝临汝,无贰尔心。”以言忠臣之行也。解在郑君之问被瞻之义也,薄疑应卫嗣君以无重税。此二士者,皆近知本矣。

【译文】
    试看上世古书,禹、汤、文武的辅臣声誉没有不荣耀的,地位没有不安稳的;这是由于他们功劳大的缘故。《诗经》上说:“阴雨绵绵天气凉,浓云滚滚布天上。好雨落在公田里,一并下在私田上。”禹、汤、文武的辅臣都能凭借有功干公家,从而获得自己的私利。平庸君主的辅臣,他们希望得到名誉地位的心情跟三王的辅臣是相同的,可是他们的名声没有不蒙受耻辱的,他们的地位没有不陷入险境的,这是由于他们没有为公家立功的缘故。他们都忧虑自身不能在国内显贵,却不忧虑自己的君主不能在天下最贵,他们都忧虑自己的家族不能富足,却不忧虑自己的国家领土不能扩大。这就是他们希望得到荣耀反而更加耻辱,希望得到安定反而更加危险的原因。安危荣辱的根本在于君主,君主的根本任于宗庙,宗庙的根本在于人民,人民治理得好坏在于百官。《周易》说:“按照正常的轨道返回,同而复始,有什幺灾祸!吉利。”这是说只要根本没有变异,一举一动终究会有喜庆。如今世人居官就放纵悖乱,面对钱财就贪得无厌,官位得以接近君主就阿谀奉承,统率军队就软弱怯懦,凭着这些想从君主那里满足奢望,岂不是很难吗?

    假如有这样一个人,认为自己从事于会计理财是可耻的,面对钱财就要占为己有,象这样而富足的,除非偷盗,否则无法取得财富。因此,荣华富贵不是自己来的,是靠功劳得来的。如今世人功劳很少而企望很大,这是欺骗。没有功劳而谋求荣华富贵,这是诈取。欺骗、诈取的方法,君子是不采用的。

    人们的议论大都说;“君主如果任用我,国家就必定没有祸患。”其实如果真的任用他,未必是这样。对于这些人来说,没什么比使自身贤明更重要的了。如果自己尚且有祸患,任用这样的人冶理国家,怎么能没有祸患呢?自身是自己所能制约的,放弃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却去奋力于自己力所不及的事,这就叫悖谬。悖谬的人,不让他们治理国家、管理官吏是合宜的。至于在家侍奉父母,在外结交朋友,是一定可以做到的。如果侍奉父母不孝顺,结交朋友不诚挚,这些都未能敞到,怎么能称赞他呢?所以评论人不要根据他未能做到的评论,而要根据他已能做到的评论,这样就可以知道他尚未能做到的事了。

    古代侍奉君主的人,一定先贡献才能,然后才担任官职,一定先省察自己,然后才接受俸禄。君主即使多给俸禄,臣子也不无故接受。《大雅》中说;“上帝监视着你们,你们不要有贰心。”这说的是忠臣的品行。这个道理体现在郑君问被瞻的主张,薄疑以不要加重赋税回答卫嗣君两件事上。被瞻,薄疑这两位士人,都接近于知道根本。

注解:务本

六曰:

尝试观上古记,三王之佐,其名无不荣者,其实无不安者,功大也。上

古记,上世古书也。名者,爵位名也。实者,功实也。《诗》云:“有晻凄凄,兴云祁祁。

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诗·小雅·大田》之三章也。晻,阴雨也。阴阳和,时雨祁祁然

不暴疾也。古者井田,十一而税,公田在中,私田在外。民有礼让之心,故愿先公田而及私也。○案:

《颜氏家训·书证》篇辨“兴云”当作“兴雨”,以班孟坚《灵台》诗“祁祁甘雨”为证。钱詹事晓

征作《汉书考异》据《韩奕》篇“祁祁如云”,谓经师传授有异,非转写有讹。又段明府若膺云:“古

人言雨,止言‘降雨’‘下雨’,无有言‘兴雨’者。‘兴云祁祁,雨我公田’,犹《白华》诗之‘英

英白云,露彼菅茅’,语意正相似。”案钱、段二说极是,然观注意亦似本作“兴雨”。三王之佐,

皆能以公及其私矣。俗主之佐,其欲名实也,与三王之佐同,而其名无不辱

者,其实无不危者,无公故也。○“无公”,后《务大》篇作“无功”,公亦功也,古通

用。皆患其身不贵于国也,而不患其主之不贵于天下也;皆患其家之不富也,

而不患其国之不大也。此所以欲荣而愈辱,欲安而益危。○旧校云:“‘益’一作

‘愈’。”安危荣辱之本在于主,主之本在于宗庙,宗庙之本在于民,民之治

乱在于有司。有司,于《周礼》为太宰,掌建国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以治官府,以纪万民,

此之谓也。《易》曰:“复自道,何其咎,吉。”乾下巽上,小畜,“初九,复自道,

何其咎,吉”。乾为天,天道转运,为乾初得其位。既天行周匝复始,故曰“复自道”也。复自进退,

又何咎乎?动而无咎,故吉也。以言本无异,则动卒有喜。乾动,反其本,终复始,无有异,

故“卒有喜”也。今处官则荒乱,临财则贪得,欲多。○“临财”,各本作“临射”,今从

刘本。列近则持谏,列,位也。持谏,不公正。将众则罢怯,罢,劳也。怯,无勇。以此

厚望于主,岂不难哉!厚,多。

今有人于此,修身会计则可耻,○旧校云:“‘可’一作‘不’。”临财物资尽

则为己,尽犹略也。无不充仞以为己有。若此而富者,非盗则无所取。《诗》云:“不

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故曰“非盗则无所取”。故荣富非自

至也,缘功伐也。今功伐甚薄而所望厚,诬也;以薄获厚为诬也。无功伐而求荣

富,诈也。以虚取之为诈。诈诬之道,君子不由。由,用也。人之议多曰:“上用

我,则国必无患。”用己者未必是也,而莫若其身自贤。有人于此,言用我者则国

无患,而使用之,未必然也。使无患,莫若自修其身之贤也。而己犹有患,用己于国,恶得

无患乎?犹,尚。恶,安。己,所制也;释其所制而夺乎其所不制,悖,言身者己

所自制也,释己而不修,故曰夺乎所不制,乃悖谬之道也。未得治国,治官可也。官,小政也。

推此言之,若此人者,未任为大臣,但可小政也。若夫内事亲,外交友,必可得也。苟事

亲未孝,交友未笃,是所未得,恶能善之矣?故论人无以其所未得,而用其

所已得,可以知其所未得矣。以其孝得于亲,则知必忠于君也;以其所行能高仁义,知必轻

身;故可以知其未得也。

古之事君者,必先服能,然后任;服其能堪任也。必反情,然后受。反情,常

内省也。受,受禄也。主虽过与,臣不徒取。过,多。《大雅》曰:“上帝临汝,无

贰尔心。”以言忠臣之行也。《大雅·大明》之七章也。言天临命武王,伐纣必克之,不敢

有疑心。喻君命臣齐一专心输力,不敢惑忠臣之行也。解在郑君之问被瞻之义也,见《务大

论》。被瞻知齐国衰乱,桓公之薨,虫流出户,盖不听管仲临终之言,因讽郑君。○案:《务大论》

郑君问被瞻义不死君、不亡君,殊不如注所言。薄疑应卫嗣君以无重税。此二士者,皆

近知本矣。嗣君,平侯之子也,秦贬称君。薄疑劝嗣君以王者富民,故曰“无重税”也。○薄疑

事见《审应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