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天目之恋
天目之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892
  • 关注人气:2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动物的奇特语言》阅读答案

(2012-06-02 08:43:12)
标签:

杂谈

分类: 九年级中考阅读专题

参考答案:1、觅食  求偶  识别  自卫  2分。答对2个给1分。意思对即可。)

2、说明了雄蛾触角的灵敏。(2分。意思对即可。如从雌蛾的角度说明亦可。)

3、①不是。因为这是由动物的趋光性决定的,不是由同种动物之间传递信息的动作、气味、

声音引来的。②是。因为这是由蜂蜇人后发出的警戒素招来的。③不是。因为这是由鲨鱼
的血引来的,不是由鲨鱼的体味引来的。(3分。每条1分。意思对即可。)

4、不设统一答案。例:可以提炼昆虫的性引诱素,引来异性昆虫自投罗网。(3分。只要
是运用文中提供的知识并有一定的可行性即可。如脱离文章知识,方法可行得1分。)

人类的信息交流离不开语言。那么,动物有没有“语言”呢?常言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所谓动物的“语言”,一般是指同一种动物之间为了种群的生存和发展传递信息的动作、气味和声音。
   
动物的动作是一种常见的“语言”。例如,鹿科动物的小尾巴反面是白色的,当它们遇到危险时,就会把尾巴撅起,露出反面的白色,像摇动着白色的“信号”,在绿色丛林地带非常显眼,可以告诉自己的同类:跟我来,快逃跑。工蜂发现蜜源后,会通过圆形舞和“8”字摆尾舞把蜜源的距离和方向告诉自己的同伴。
   
气味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昆虫体表的腺体能分泌信息激素,这是一类挥发性的有独特气味的化学物质。在昆虫释放的信息激素中,最普遍、最灵敏、最专一的,是吸引异性的“性引诱素”。例如,一种雌蛾在交配产卵前,能分泌只有0.1微克的“性引诱素”,但雄蛾依靠头部的触觉,甚至在1公里外都能收到这种信号,几乎只要一个气味分子作用于雄蛾的触角,就足以引诱雄蛾与雌蛾“约会”。蚁、蜂、蚜虫等受到伤害或惊扰时,会放出一种“警戒素”,以告诉同类赶快逃避或奋起自卫。
   
高等脊椎动物也有气味“语言”。例如,人们在小狗身上抹上母猪的尿液,母猪凭着这种体味信号,会把小狗当作自己的孩子进行哺乳。雄羚羊求偶时,也要靠嗅觉来识别雌羚羊。
   
当然,动物的声音更是一种重要的“语言”。根据动物学家研究,猪有23种声音信号,狐狸有36种声音信号,而阿拉伯狒狒发出的声音信号竟然不少于40种。在模拟声音能力方面,一种叫库科尼亚的鹦鹉会“说”上百个单词和几十句话。        (选自《中学生阅读》有删改  作者李小合)
1、动物的“语言”除了有“报警”、“避敌”等作用外,还有哪些作用?各用两个字回答。(2分)
                                                                                         
2
、文中画线句举出的两个数据,有什么作用?(2分)
                                                                                      
3
、下列哪些现象是通过动物的“语言”起作用的?哪些不是?逐一简述理由。(3分)
①夜晚,在旷野上点一盏灯或燃烧一堆篝火,会引来无数的昆虫。
②蜜蜂只有在受到侵害时才会蜇人;而人只要挨了一只蜜蜂的蜇,便很快会遭到群蜂的围攻。
③《射雕英雄传》中欧阳锋将一条灌了蛇毒的鲨鱼砍死后扔入海中,不一会儿,海面上便漂满了中毒而死的鲨鱼。

                                                                                        

                                                                                       
                                                                                        
4、请你利用动物间的“语言”,设计一个不用农药而能消灭害虫的有效办法。(3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