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工智能来了,芯片怎么玩?

(2017-02-24 18:47:43)
标签:

杂谈

都说人工智能发展硬件跟不上软件,今天来和大家探讨一下硬件芯片的发展情况。看中国在这个领域发展有哪些问题?创业者有哪些出路?想在这基础上做软件应用发展的,能有哪些机会?

【30大科技概念股】系列——人工智能芯片

说起人工智能芯片,国际市场上英伟达、因特尔、高通、谷歌、IBM等这类巨头都有自己的未来战略布局,这里不再详说。

一般来讲,国际市场人工智能芯片制造领域一般存在三种角色——

因为异构计算被人工智能普遍采用而异军突起的企业;

在人工智能领域深入布局的传统IT硬件巨头; 

希望在此领域分得一杯羹的创业公司。

传统的IT巨头们的未来布局也分为几类——

有实力的同时推进在CPU和类脑计算领域的扩张;

能力不够的则去抢占类脑计算这个高点;

应用巨头也按捺不住做硬件的心,能玩跨界。

中国智能芯片前瞻,产业整合是关键

那我们中国呢?

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互联网巨头专注于搭建服务平台;

硬件巨头缺位,地平线、寒武纪芯片、深鉴科技等小公司有机会获巨额投资;

科大讯飞、中科曙光、清华紫光等上市公司也积极参与。

但这其中暗藏哪些问题?

中国市场缺乏像因特尔、高通这样的巨头们的竞争,相对宽松。但这也意味着中国的企业会缺乏产业整合能力——芯片产业是一个整合度非常高的产业,整合能力差,即使你做出很好的产品,也很难打入产业链。

虽然中国政府扶植的芯片产业没有太大的进展,但是在类脑计算的领域中国依然有弯道超车的机会—— 人工智能是一个进化系统,并非机械式的计算,只要在多次计算里面略微胜出,就有可能最终获胜。

而且从时间点上考虑,中国的企业确实有机会——人工智能的发展初期,很多算法结构尚未固定,将来的市场份额取决于在GPU上面做了个性化处理。

当然,我们应该认清现实——中国依然缺乏产业整合的能力,缺乏芯片的制造能力,前路并非一帆风顺。

初创公司的尴尬之处

总体来讲,大家觉得这个领域似乎是一片蓝海,毕竟现在低能耗高处理能力的芯片还没有出现,而且在这方面进行研究的只有IBM和高通,好像大家都有机会,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一方面,目前创业者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做这类前沿技术的开发;另一方面,IBM和高通已经做了前瞻性布局,一旦成功,可能会奠定整个未来计算结构的基础,立即将创业公司淘汰;而且传统巨头也有重兵布阵。

例如因特尔,之前在GPU上错失了机会,现在处在相对不利的局面,但是它没有坐以待毙,在2015年以167亿美元收购Altera(FPGA领域全球第二大企业),希望增强自己的异构计算的能力,又在2016年8月以4.08亿美元收购Nervana(专为人工智能计算做ASIC结构),去年9月以3.22亿欧元收购Movidius(提出VPU,是视觉处理方面的黑马),所以因特尔不会甘心认输。

另外,直接做人工智能芯片的企业,不如本身在一定应用领域有所专长、并专做该领域需求的人工智能芯片开发的企业,例如以色列的Mobileye和中国的大疆。

人工智能芯片领域,看似蓝海,但实际要比拼科技水平、资金实力、产业协调能力,对初创公司来说困难重重。

另辟蹊径获生存的创业公司

但有一些企业另辟蹊径获得生存空间,比如2014年创立的Flex Logix,主攻FPGA的芯片设计,并且是典型的CEVA——并不生产芯片,而是把DSP技术License卖出获利。这条路无需巨大的资产投入,但也严重制约了其估值。

还有一个成立于2015年的Krtkl公司,依靠众筹拿到188000美元,生产FPGA版本的树莓派——即相对标准化的小开发工具,既可以为爱好者所用,也可以为一些企业搭建原型所用,学校是其最大的客户。

所以我认为,2017年人工智能芯片会得到持续关注,创业者如果能够和应用相结合,做专用性更强的人工智能芯片开发,将有机会突出重围。

选自【前哨.王煜全】30大科技概念股系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