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创业就像爵士乐,一个变奏能带跑整个团队

(2016-10-30 23:07:33)
标签:

杂谈

6月15日我跟罗辑思维合作,在得到上开了【前哨.王煜全】专栏,同时也在订阅别人的栏目,前段时间我在这些订阅里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有两篇文章在“要不要做计划”这方面有冲突。针对创业的情况,我做了一个分析。

创业要不要做计划?

要或不要,两种说法都有。有人说不需要做计划,因为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很多人都在说互联网公司做什么计划?五年计划,两年之后就面目全非了,所以很多公司从来不做计划,他们觉得这是引以为自豪的东西,活在当下。

万维钢“同人于野”的一篇文章支持这一点,他的引用了国外的一本书叫《The Antidote》,《解毒药》。

我们很多人都认为伟大的人都是能够计划清晰,并沿着自己的计划坚决执行的人。但万维钢举很多例子,比如说珠穆朗玛峰上死了那么多人,很多人依然要坚持计划,风云突变了都不撤退,最终死在山上。

所以他的结论是,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计划和伟大是相关的,很多人都因循守旧,只知计划不知道变化,最后死掉。他支持活在当下,不做计划,每时每刻灵活调整。

另一篇文章是比特币专家李笑来的。他讲千万不要活在当下,一定要有计划,活在未来。因为如果你不为未来做准备的话,未来到来时你一定什么都没有。

这两篇文章到底听谁的?我们认为,创业者要考虑到创业确实有运气成分,这是没错的,但依然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因为我们一定是要从不确定性当中获得确定性

很多人说,进化就是不断地试错最后留下来的东西。但是这里也有问题,进化的效率非常低,十次突变里面九次是退化的。所以进化出一个物种往往需要好几百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人类的元祖三百万年之前就出现了,今天人类才变成这样。

另一方面来讲,有选择性的进化是很快的。比如说培养金鱼,从原始的鲫鱼去培养,经过不到20代,就能变成今天的突眼睛、长尾巴,和鲫鱼长得一点都不像的金鱼。把狼培养成狗,10代、20代就可以培养出来了,几代时间狼就能够被驯化成狗,但是它是有选择的挑选。目标明确,就要那个最温顺的,一代一代挑选,很容易就胜出。

所以确定性是我们要追求的,方向有时候是要把握的。我好多年前在国内推广出去了“竞争情报”,就是通过对竞争的分析来确定自己的公司战略应该怎么走。

竞争情报领域有一句话:创业不像交响乐,因为交响乐所有的一切都编排好了,没有任何的随机应变,创业更像一支爵士乐,因为它有一个主旋律,主旋律上有大量的变奏,甚至一个变奏就会把整个旋律带跑调,第二,人人都可能承担这个主旋律的工作,未必吹小号的才是主导,其他人也可以。

战略和战术,哪个更重要?

几年前投资界的普遍说法是,一定要枪打准,但是不要有战略,就是战术最重要,战略不重要。

但阿里巴巴最后赢下战局靠的却是战略。阿里巴巴的战术一直都被人指责,说做的产品没有别人的好,但是马云和阿里之所以能胜出,是因为战略一直做得非常漂亮,高举高打,包括他用战略征服了孙正义这些合作伙伴,最后他赢了。

说实话,马云对中国的创投界有贡献,如果没有马云的话,战术派就成压倒性的优势了。现在确实有一些人考虑到战略了,但是中国总的来说还是战术派占极大的上风。

过去的创业是大公司把所有的都配齐,大家一起来完成一个了不起的工作,但是今天的创业越来越像一个爵士乐队。如果你公司里面有人能够带领你们做出很多不一样的事情,那就让他带领,其他人都做配合,随机应变。

就像沿着河流,我们不能改变河流方向,但可以选择不同的道路顺流而下,在大方向一致的情况之下,选择更优的道路,这是我们能做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