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企业在公司运营中常见的12个误区

标签:
股权股权激励财经 |
创业企业在公司运营中常见的12个误区
公司法上所说的法人是指依法成立,具有独立法人人格的组织体,完全不同于通常意义的自然人,跟社会学的人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们经常听到某人称自己为法人,其实是很愚昧的称呼方法,实际这部分人应该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这才是正确的称呼。
法定代表人指依法律或法人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很多人认为法人代表当然就是公司的股东,这种看法也是有问题的。公司法规定,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可以是公司经理,公司经理是公司通过筛选而聘任的职业经理人,这种时候公司经理并不当然是公司的股东,所以法人代表并不当然就是公司股东。
注册资金和公司资产不是一个概念,注册资本:是公司制企业章程规定的全体股东或发起人认缴的出资额或认购的股本总额,并在公司登记机关依法登记。公司资产是指公司所有财产权利的总和。注册资本的多少跟公司资产往往没有必然的联系,一个公司可以有1亿资产,但注册资本也可能就100万,另一个公司注册资本有10亿,但公司资不抵债,经营难以维持,所以从注册资本去看公司资产是没有任何的意义。但通常联系就是股东可以通过控制多数股份达到控制公司资产的目的,在上述事例中,一股东可以通过控制这家公司51万注册资本的手段达到控制其公司1亿资产的目的。所以不要简单的认为公司资产跟注册资金之间有必然联系。
认缴制也是有一定额度的.想要“0"元肯定是不能注册公司的.这种想法简直就是痴人说梦.是不可能实现的.而且.注册资本也只是成立公司的前提条件之一.除此之外.公司想要维持基本的运营.还需要办公经营场地、设备、员工、运营成本等,不花一分钱就能注册公司是绝对不可能的。
公司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度改为认缴登记制度后,公司和公司股东承担债务的责任并未改变,有限公司股东仍要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0.02%]务承担责任,认缴出资额越高,承担的责任也相应越大。对于社会上出现的一些“漫天认缴”行为,省工商局提醒广大投资者注意,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力和公司实际经营需要确定要认缴的注册资本数额,不要盲目申报。
6、注册资本可以“只认不缴”。
注册资本“实缴制”改为“认缴制”,即企业缴纳多少资本金,什么时候缴清,创业者自己说了算。有人因此产生侥幸心理,认为注册资本可以“只认不缴”。实际上,认缴不等于不缴,只是工商部门不再收取验资证明而已。改革后,改为由公司股东(发起人)在章程中自行约定注册资本认缴数额、认缴时间和认缴方式,不按期缴付出资仍然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因为所有信用记录都通过信用信息系统向公众公示,交易对方可通过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企业信用,也可委托专业机构进行评估。同时,工商部门将对公司注册资本到位情况进行抽查,并接受社会各界举报,如果发现公司注册资本不到位等问题,会依法进行查处。
7、认缴时限越长越好
在认缴期限上,也出现不少误读的现象。部分企业为缓解资金压力,将注册资本的认缴期限填写成10年,甚至更长。虽然企业有设定认缴期限的自由,但这些信息都将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对社会公布,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市场上的合作伙伴可能会对其诚信和实力产生怀疑,反不利于企业正常经营。工商部门在此必须提醒广大投资者注意,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力和公司实际经营需要理性确定要认缴的注册资本数额,树立诚信经营意识。
8、关于优惠政策的误区
大家都要知道一点就是,同一个政府领导下是不可能存在两个税率的,无论你是市区还是郊区地方存留的税收都已一样的。因此各区的地方财政奖励上可能有些细小的不同,但整体差异不大,只是各区在介绍相关退税政策时把财政奖励的计算层面放在那一个层级来计算而已,〈市.区.县.镇.村,是那一级的地方实得,计算的基数就会不同〉。乍一听好像这个区比那个区在退税的百分比上高一些,其实也高不到哪去,十有八九玩的都是文字游戏,选择公司注册落户地址,仅以优惠政策来来作为参考依据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公司所处行业未来的发展潜力才是好好考虑的问题。
10、住所(经营场所)不受限
本轮改革除注册资本外,住所这个“门槛”也有所降低。市场主体要求放宽住所登记条件,根据其生产经营情况自主选择住所;那么,是不是随便找个房子就能开公司了?实际操作中,出于社会治理的需要,并非任何场所都可以注册为住所,例如注册登记的住所是违章建筑或危险建筑,就可能造成住所的合法性问题和严重的安全隐患;注册登记的住所是民用住宅的,经营者的经营活动可能扰乱邻里生活,造成民事纠纷。具体什么样的场所可以作为经营场所,还要待《广西企业住所和经营场所登记管理办法》出台具体的规定;在此之前,登记机关仍执行原来的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政策。
11、关于注册费用高低的误区
有不少创业者认为注册公司的价格非常重要,注册公司应该选择那些价格低、服务有的企业,把公司注册费用高低作为选择代理机构的第一指标,这其实也是走进了一个“误区”,价格的确是注册公司选择代理的参考之一,但绝对不是最重要的,过过的考虑价格因素可能会给骗子带来可乘之机,服务好坏才是永远排在第一位的,又想马儿跑得快,又想马儿不吃草,低价格高服务总是不那么靠谱的。
12、企业年检改年报,企业监管放松了。
将年检验照制度改为年度报告公示制度,实际上是把市场主体向监管部门负责改为市场主体向社会负责。对市场主体来说,不用每年都要到工商部门现场年检、加盖年检戳记,极大减轻了负担,同时增强了市场主体披露信息的主动性,这将便于社会公众了解市场主体的情况,促进市场主体自律和社会共治。但这并不代表工商部门放松了监管,在规定期限内未申报年度报告的市场主体,将被工商部门载入经营异常名录,并在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进行公示,提醒其履行年度报告公示义务。超过三年未履行年报义务的,将被载入永久异常名录,不得恢复,并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同时,经检查发现企业年度报告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工商部门将依法予以处罚,并将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等信息通报公安、财政、海关、税务等有关部门。
★2016年3月18—20日(三天),由中国著名律师、股权激励实战专家唐红新导师和中国著名财税专家蒋开平导师主讲的《股权结构顶层设计与股权激励实战课程》将为您分享他们为上百家企业做股权设计的经验,为您深度解析股权激励设计实务!全是干货,不容错过!
关注课程详细信息,请点击以下链接:
http://www.hdb.com/party/nj5uu?h_share_uid=dxmo8&hdb_from=WXShare&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