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基金不足时的激励方法

标签:
财经股权激励股权股权结构律师 |
股权激励基金不足时的激励方法
中国企业人才激励的现状
经营企业的核心在于经营人,经营人的核心在于经营人的动力,而是否能很好的经营人的动力就在于公司是否能激励到位,然而,中国企业的人才激励现状却是不容乐观的。调查显示,因激励不足,74%的人能力发挥不足80%,甚至还有近10%的人能力发挥不足40%。进入激励基金紧缺时代,中国企业的人才激励无疑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激励不足的原因
一、激励基金不足,员工易对企业产生信任危机。
企业在招聘核心人才时,都会以正式或非正式的方式给予某种承诺,加薪或升职。但是,当市场低迷时,对于企业来说,不裁员,足额发放工资已经很困难了,哪里还有余钱发放奖金和提成?但站在员工的角度,这不是企业缩减或取消奖金的理由。在无法承兑奖金的情况下,让员工高标准完成绩效目标的命令有点不切实际。
二、短期激励失效
经济效益好时,奖金和提成作为短期激励效果是很明显的,但经济不景气时,短期激励就会失去它原有的作用,这时,最重要的却是员工对公司的信任感。可以想象一下,在就业机会大幅萎缩,企业裁员时有发生的情况下,这些缺乏保障性的激励措施能稳定住员工的心吗?员工在这种情况下还能保持高效工作吗?员工的工作质量还能保证吗?
如何走出人才激励困境
所谓有效的员工激励,就是要实现上下同欲,共同发展,让员工真正从“要我干”变成“我要干”。而股权激励是目前企业最热衷也是最有效的长期激励方式。
有些老板可能说,股权激励分了我的钱与权。但其实,这是表面上的,股权激励本质上分的是社会的资源、市场的资源、未来的资源、客户的资源。举例来说,一家企业,年利润1000万,分出10%的股权后,员工由于拥有了股权,有了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的机会,且重拾对企业的信心,就会加倍努力,推动企业利润增长30%,老板的1000万到最后也变成了1300-130=1170万元,多了170万元,何乐而不为?因此,股权激励就是不花现金的激励,是拿未来的钱来激励现在的员工。当公司处于市场不景气,激励基金不足时,股权激励无疑是最好的方式。
股权激励实施过程
一.确定激励对象。
管理学上有个“二八定律”,即20%的核心员工创造了公司80%的财富。所以,进行人才激励之前,必须想方设法将这20-30%的核心骨干从员工群体中分离出来。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我们从影响力、创造力、经验阅历、历史贡献、发展潜力、适应能力六个方面对员工进行了人力资本价值评估。
根据评定结果,我们抽出了30%的核心人才,并将其分成了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核心层,为公司的战略决策者,人数约占员工总数的5%;第二层面是经营层,为担任部门经理以上职位的管理者,人数约占员工总数的10%;第三层面是骨干层,为特殊人力资本持有者,人数约占员工总数的15%。
二.设计一个多层次的股权激励方案。为设计富有针对性的激励策略,可以对员工的工作动机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可以将核心人才分成三类:第一类人视公司为人生舞台,希望能够获得公司股权;第二类人将工作当成事业来做,希望能够分享公司的经营成果;第三类人将工作当作谋生手段来看,希望能够获得与个人付出相匹配的薪水。
针对个人需求的不同,并结合企业的财务支付能力,我们采用了以股权激励为主、现金激励为辅的激励策略。对于第一类员工,授予一定额度的实股,使他们能够充分体会到当家作主的感觉;对于第二类员工,采用分红权和期权激励,使他们能够从公司的增值中获利;对于第三类员工,采用基于项目运作的现金激励。
股权激励不管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是提升企业整体绩效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