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房地产律师解析购房陷阱】购买送装修的商品房时,要细究装修材料
(2014-05-17 23:36:36)
标签:
房产房地产律师购房陷阱 |
购买送装修的商品房时,要细究装修材料
【北京房地产律师解析购房陷阱】
【案例】小王就要结婚了,购置婚房自然就成了家里的头等大事。小王在一家国企工作,经常要到外地出差,父母身体也经不住装修的折腾,经过家人一番商量后,将买房的目标定在了“精装房”。
“买精装房,咱家就省了装修的环节,到时房子装好,搬家具进去住就行啦!”小王也认为买套“精装房”很适合他的家庭。
有了目标,很快一家人就选中了一套90㎡的精装房。虽然每平方米6000多元的房价对小王的家庭来说有些“吃不消”,但是开发商承诺,在房价中已经包含了1000元/㎡左右的精装修费用,整个装修比样板房更高档、精致。
“看上去用料、设计都挺不错的。”通过对样板房实地考察,小王满意地对未婚妻说道。
销售人员告诉小王,每种材料有三四个品牌,这只是初定品牌,到最后实际用的时候,有可能还不是这些品牌,可以由业主自行决定。
一切谈妥后,双方签了合同,小王将房款一次性付清。
四个月后,接到开发商的通知,小王和未婚妻开开心心前往售楼部选择装修方案。可是到了售楼部小王发现,售楼部内挤满了定装修方案的业主。不过,看起来大家都不怎么高兴。
原来,根本不用选择装修方案,因为只有一种方案,只是分两种颜色罢了。“不用拿自家钥匙,随便打开一扇门进去就行了,也不用分你家我家,反正装修都一样。”一位业主开玩笑地说道。
业主们向开发商讨说法,开发商解释,目前提供的只是基础装修,业主可以通过以后的家具添置来凸显个性。业主们则认为,基础装修里面的地板、吊顶、水盆等,只要这些一装上,基本上就确定了整体风格。
“成百上千户家庭,装修都要个性不同,怎么可能做到,我们是盖楼房,又不是专业装修,这些装修都是赠送,已经很不错了。”对此,开发商辩解称,签订购房合同时,只是写了品牌材料,并没有具体到什么风格、款式,并没有违反合同。
双方争执不下,业主一纸诉状将开发商告到法院,要求开发商赔偿损失。
律师点评
目前,我国的精装房仍处于起步阶段,还缺乏行业标准和行业诚信,缺乏法律及合同保障。“精装修不到位”、“装修材料以次充好”是精装房中常见的问题。
现实生活中,虽然购房者希望合同能够尽量详细,但是开发商最终并不会按照购房者的要求提供一个详细的合同,这些问题因合同条款不明确,没有证据可以制裁开发商,购房者往往只能接受这一结果。
本案就是一起因精装房引发的矛盾。在利益的驱动下,业内的“惯例”是将装修细节标准“模糊处理”——不约定具体的型号和价格。
开发商大量够买建材价格低得难以想象,同时大多开发商都会选择高档产品中的低端建材,所以尽管品牌还是合同里的品牌,但是价格却含有大量的水分。但以地板为例,即便是大品牌,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虽然承诺是每平方米装修费1000元,但实际上远远达不到这一标准,甚至一半都不到,开发商最后赚的钱不是一笔小数字。
【律师支招】
精装房虽省心、省力,但暗藏猫腻多,因此选择精装房一定要慎重。
1.合同详细有保障。在购买精装房时,一定要把精装修的内容写细,约定在购房合同中,必要时要聘请律师来帮忙签订合同。
2.在购买精装房时,首先要详细了解装修款的计价方式和总金额,在签订合同时,尽可能和开发商明确装修项目及标准,对材料品牌、档次、价格等作出详细约定。如果在合同中开发商提出在市场上采购不到约定的产品时,可以用同档次的产品代替,建议在合同中约定一个替换率,而不能允许无限制地替换。
如您有相关法律问题可以向北京房地产律师网
唐红新律师团队咨询:
法律事务咨询:010-57026635
邮编:10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