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东东平:采石场违法违规 村民安危谁来管

(2013-08-17 23:53:21)
山东东平:采石场违法违规 村民安危谁来管
 来源:民主与法制网  作者:张驰  
核心提示:开山炸石的噪音和漫天粉尘的污染让当地人苦不堪言,同时爆炸引起居民房屋震裂,也让人担忧这里村民的安危。

http://www.mzyfz.com/attachment/cms/item/2013_08/07_08/7ebf7cd1ff36d760.JPG.cthumb.jpg村民安危谁来管" />

采石场日夜兼工,空气中弥漫着“大雾”

    大面积开山采石让一个原本山清水秀的村庄面目全非。耕地被毁损,植被被破坏,农作物连年减产。开山炸石的噪音和漫天粉尘的污染让当地人苦不堪言,同时爆炸引起居民房屋震裂,也让人担忧这里村民的安危。

    采石场:开山炸石尘漫天 农田果树遭减产

http://www.mzyfz.com/attachment/cms/item/2013_08/07_08/418245eb453e3585.JPG.cthumb.jpg村民安危谁来管" />

采石场附近的农作物上覆盖着厚厚的一层白灰

    (本网讯)山东泰安市东平县梯门镇的山石资源比较丰富,以前有些小采石场,因开采量不大,村民并未注意。近年来镇里作为招商引资,引进了几家采石场,开采量大,开山炸石昼夜不停,让当地村民不堪其扰。

    走进梯门镇大洼村,地里的庄稼叶子上覆盖着厚厚的粉尘,蔫头耷脑,路上随处可见遗撒的碎石,不远处采石场炸山和碎石的声音。

http://www.mzyfz.com/attachment/cms/item/2013_08/07_08/11a661aaa49be676.JPG.cthumb.jpg村民安危谁来管" />

拉运石子的货车排起了长队

    距大洼村不远的大洼农场,是镇上上世纪末招商引资的项目,主要种植杏子和石榴,占地约430亩。农场负责人辛礼坤说:“以前收成一直不错,在青岛、威海、济南、潍坊等地都有稳定的客户,每年收入在160万元左右。但从2011年开始,农场的北部和东北部出现的采石场越来越多,大量开采石料造成粉尘漫天飞扬,农场种植的果树树叶常年覆盖着厚厚的粉尘和果实连年减产。长期合作的客户因为果实的品相不好,中断了合作。”

    “污染一年比一年严重,到现在,还出现了果树不开花、不坐果的现象。从2011年到现在,农场每年的损失在120万元到140万元之间”。说到这,辛礼坤面表情显得很是无奈。

    辛礼坤说:“我从2011年开始就一直上访,找过镇政府,县环保局,都没有得到解决,今年5月25日,县长接待日的时候,我又找到了东平县程鹏副县长,领导批示:‘认真研究,抓紧处理!’可到现在也没有个说法。”

http://www.mzyfz.com/attachment/cms/item/2013_08/07_08/d5ec4106a3ee2d2b.JPG.cthumb.jpg村民安危谁来管" />

辛礼坤提供的公证书材料

    走近大洼村附近的几家采石场,漫天粉尘,有效可见度不足二十米。陆续驶进采石场装运石子的货车所到之处也是尘土飞扬。几家采石场紧挨着,旁边是农田,隔着农田就是村庄,直线距离不足200米。虽然大洼农场在采石场开采山头的另一侧,但山头已经被挖掉一多半,果园和农田直接暴露在采石场前。

    根据国家安监局2011年5月发布的《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管理与监督检查规定》第十二条规定,相邻的采石场开采范围之间最小距离应当大于300米。对可能危及对方生产安全的,双方应当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和应当采取的安全措施,指定专门人员进行安全检查与协调。同时在第三十一条规定,对于未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开采设计或者开采方案,以及周边300米范围内存在生产生活设施的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不得对其进行审查和验收。

http://www.mzyfz.com/attachment/cms/item/2013_08/07_08/39156f7bd3ab787f.jpg村民安危谁来管" />

接到辛礼坤的上访后,东平县环保局给的答复

镇政府:明知违法违规 为发展牺牲农民利益

    既污染又违规为什么这些小采石场还能如此红火?东平县县委宣传部新闻中心的陈主任解释说,“采石场肯定是有污染的,相关的手续不清楚,应该都有吧。开发必须是要开发的,修桥修高速哪一样不需要大量的石料?这个地方的石料是石灰岩,非常适合修路、架桥。能给县里和镇上带来不少收入啊。全部关停这些工厂,不现实。”

    对采石场污染果园一事梯门镇分管芦泉区的负责人表示知情,但认为辛礼坤的果实减产,不一定就是污染造成的,有可能跟气候或杏树本身也有关系。县物价局也在对他的损失进行评估,但对果园有评估资质的,全国可能都没有几家,所以很麻烦。镇环保局也在做采石场除尘工作,怎么给予赔偿,还要等评估结果出来。虽然污染不可避免,但是镇政府,县政府一直在做工作,力争把污染降到最低。

    同时这位负责人也提到,这几家采石场为当地做了不少贡献,投资1500万修了一条宽7米多,长约7.6公里的公路,下一步还要在公路周边建设防尘绿化带,力争把污染降到最低。2012年,梯门镇政府还让这些工厂出资买了一辆洒水车,来缓解运输时的污染。

http://www.mzyfz.com/attachment/cms/item/2013_08/07_08/0e68c79b14568d5d.JPG村民安危谁来管" />

东平县副县长的批示

环保局:没手续照开工  姑息监管漏洞重重 

    既然镇政府部门一直在积极协调解决当地的污染问题,那么这些招商引资进来的采石场是否具有资质?有没有环评手续?环保部门又是否对这些小采石场进行过有效的监督管理呢?

    东平县环保局宣传科的王科长表示,当地环保局一直很关心这个采石场的污染问题,“我们一直在对采石场进行监管,这些采石场开始生产的时候,没有任何许可证,也没什么除尘设施。2011年,我们发现之后,让他们增加了除尘设施,现在每家都有除尘设施。”

    在2012年6、7月东平县环保局监管抽查中,有4家的除尘设施没有正常运转,还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停产整顿。“今年这几家厂再次违规,现在停产整顿着呢。”当王科长得知他所说的其中一家本应被停产整顿的采石场,正在日夜赶工时,面露尴尬,不好意思地声称自己并不知情。

    对于采石场是否办过环评手续?王科长说,这几家采石场都正在补办环评手续,环保部门还未验收。按照法律规定,办理环评手续之后,必须经过环保部门验收合格,才能够生产。“我们去监管的时候,他们都能够做的很好,但是我们不能天天盯在那里,因为担心他们不能正常运转除尘设备,所以没有验收他们的环评手续。”王科长说。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一条,“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第四十五条“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同时在《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中规定,“排污单位必须保证环境保护设施的正常运行,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随意停止或闲置环境保护设施造成污染物排放超标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恢复正常运行,并依法予以处罚。”

    我们不禁要问既然明知其没有环评手续不能生产,为什么东平县环保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姑息迁就污染的发生?让东平县环保局执法无力的根源是什么?

http://www.mzyfz.com/attachment/cms/item/2013_08/07_08/004861362aafb25d.JPG.cthumb.jpg村民安危谁来管" />

村民自己修补的房顶和被震裂的房梁

为采石承包耕地,双重违法谁来管

    据了解,为采石方便,这些采石场还把周围的耕地全都承包了。虽然土地被承包了,农民还可以耕种,采石场也会给农民承包费,但是现在这片耕地上种植的作物全都覆盖着厚厚的粉尘,破坏的痕迹很明显。据了解,这些耕地并不属于大洼村,而是其他村的,村民也拿到了赔偿,这些村民异口同声:“污染,没关系。”

    国家曾三令五申保护耕地,对触碰耕地红线,破坏耕地的要严加惩处,根据《土地管理法》第三十六条,“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使用土地,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禁止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既然法律有严格的规定,采石场是怎么拿到耕地承包权的呢?

    对于既成事实的污染和破坏,东平县为何不坚决关停采石场?还要让其继续生产?除了地区发展需要,是不是还有更多不为人知的秘密?被补偿的村民在耕地破坏之后的活路又在哪里?

开发必须污染有违国家发展大计

    在一些地区,不断出现着以资源换发展、边污染边治理、先污染后治理的怪圈,经济发展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矛盾不可调和吗?恐怕这只是急功近利、消极不作为的辩护。

    对破坏环境、破坏耕地的行为,相关部门一再强调的加强监管力度,做好环保工作,可具体体现在哪里?污染问题已经产生,百姓需要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弥补损失的措施,不知相关部门何时落实?有关政府负责人多次提到“必须要开发,污染不可避免”、发展过程中造成的负面结果是不可避免的等等看似合理的理由,但因此便可怠于履责,为即成的污染事实推卸责任吗?国家一再强调的要稳中求进的发展战略又如何体现?

    发展的目的归根究底是为了提高和改善民生,而此事件的结果似乎与这个目的相去甚远。既然开发中污染不可避免,那么为什么不对预知的结果进行预防?在没有做好周边农户的安置工作,甚至有些审查手续并未办妥的情况下,便迫不及待开山采石,对产生的恶劣后果不是积极补救,倒是忙于开脱,如何能叫人信服?当地政府和环保部门又将百姓利益放在了哪里?

    众多疑问待解,本社将继续关注相关部门对此事的跟进动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