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明皇制《霓裳羽衣曲》谁是最初听众

(2010-09-24 16:36:43)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

 

http://s13/middle/6164cc2ft90fd4e823f0c&690



唐明皇制《霓裳羽衣曲》谁是最初听众

——仙曲潞州人先闻

 

    《霓裳羽衣曲》是唐朝大曲中的法曲精品,唐歌舞的集大成之作,我国音乐舞蹈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关于它的来历,有三种说法:一是说玄宗登三乡驿,望见女儿山(传说中的仙山),触发灵感而作;第二种说法则是根据《唐会要》记载:天宝十三年,唐玄宗以太常刻石方式,更改了一些西域传入的乐曲,此曲就是根据《婆罗门曲》改编;第三种则折中于前两种说法,认为此曲前部分(散序)是玄宗望见女儿山后悠然神往,回宫后根据幻想而作;后部分(歌和破)则是他吸收河西节度使杨敬述进献的印度《婆罗门曲》的音调而成。近日翻读成书于明朝末年的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书中记有一则唐明皇夜游月宫的故事,可看作是该曲的第四个版本:

 

    八月中秋之夜,月色如银,万里一碧。玄宗在宫中赏月,不觉襟怀旷荡,想到月宫游玩。道师叶法善施展法术,将手中板笏变作一座银桥直接月内。叶法善扶着玄宗,踱上桥去,走了不上一http://s12/middle/6164cc2ftda9e5a01f81b&690里多路,便到了“广寒清虚之府”。从大门走进,只见庭前一株大桂树下,有无数白衣仙女,乘着白鸾在那里舞,又有一伙仙女,各执乐器在那里奏乐。叶法善为玄宗解释说,那些仙女名为素娥,身上所穿白衣,叫做霓裳羽衣,所奏之曲,名曰《紫云曲》。玄宗将舞曲和舞姿默记在心,后来到宫中,传与杨太真,就名《霓裳羽衣曲》。听罢仙曲,返回途中路过潞州城上,细听谯楼更鼓,已打三点。那月色一发明朗如昼,照得潞州城中纤毫皆见。但只夜深入静,四顾悄然。叶法善说:“臣侍陛下夜临于此,此间人如何知道?适来陛下习听仙乐,何不于此试演一曲?”玄宗便想着月中拍数,照依吹了一曲;又在袖中模出数个金钱,洒将下去了,乘月回宫。那潞州城中,有睡不着的,听得笛声嘹亮,似觉非凡。有爬起来听的,却在半空中吹响,没做理会。次日,又有街上抬得金钱的,报知府里。府里官员道是非常祥瑞,上表奏闻。十来日,表到御前。玄宗看表道:“八月望夜,有天乐临城,兼获金钱,此乃国家瑞儿,万千之喜。”玄宗心下明白,不觉大笑。

 

    然而在此,我想说的并非《霓裳羽衣曲》来历,而是唐玄宗首先奏响仙乐的所在地潞州,在古典小说和说唱故事中一再出现的那片神奇土地。

 

    潞州古称上党,今名长治。“党,所也,在于山上,其所最高,故曰上党。” 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得上党可望得中原”之说。但上党并非长治的最古名称,它的源头远可追溯到炎帝建立的黎国。《竹书纪年》称:“炎帝,初国伊,又国耆,合称曰伊耆氏。”《尚书》则说,耆即黎也。殷商时期,长治是殷商王朝属下的诸侯国,史称“黎”。春秋时归晋。战国时期赵、魏、韩三家分晋,长治为韩国别都,称“上党郡”。秦并天下后,划天下为三十六郡,上党名列其一。潞州始置于北周宣政元年(公元前578年),以境内潞水(今浊漳河)命名。隋代复改上党郡。从唐武德元年再置潞州,至明洪武九年的七百多年间,还一度改称昭德军、隆德军、隆德府等。明嘉靖八年,声势浩大的潞州陈卿起义失败后,大明朝廷为加强对潞州地区的控制,升潞州为潞安府,附郭设长治县,以祈望长治久安。“长治”由此得名。清朝时继旧制为潞安府长治县。民国19年废道制,长治直隶省辖。1945年10月8日长治解放建市。

 

    那么,小说家为何对潞州偏爱有加,让唐明皇在潞州上空最初吹响了《霓裳羽衣曲》呢?原来,李隆基登基之前,曾以临淄王、卫尉少卿的身份兼任潞州别驾,时间长达4年之久。登基后又3次“荣归故里”。在他任潞州别驾期间,潞州粮食连年丰稔,人民安居乐业,据史料记载:“有德政,善僚属,礼士大夫,爱百姓。”开元十一年,李隆基以皇帝至尊身份巡幸潞州,随驾者有张嘉贞、张说、张九龄等名臣。玄宗此行颇有“衣锦还乡”之意,途中作《早登太行山言志》一诗:清跸渡河阳,凝笳上太行。火龙明鸟道,铁骑绕羊肠。白雾埋阴壑,丹霞县晓光。涧泉含宿冻,山木带余霜。野老茅为屋,樵人薜作裳。宣风问耆艾,敦俗劝耕桑。凉德惭先哲,徵猷慕昔皇。不因今展义,何以冒垂堂。该诗格律严谨,意气风发,让我们从中可以想见当时这位年青有为帝王孜孜不倦、勤勤恳恳的求治心态。那么让唐明皇在潞州上空奏响仙曲,便是让皇帝再次施爱于潞州百姓抑或是另一种版本的“衣锦还乡”了,且看叶法善不是也说“臣侍陛下夜临于此,此间人如何知道?”怕人不知道,故而弄出动静让人知晓,此其一。俗话说:“高山流水觅知音”。上党被称为“戏曲之乡”,素有“上党歌舞先梨园”之说。据《潞州旧闻轶事卷》记载:是时(潞州)民间以帝自潞州还京师,举兵夜半诛韦后,制《夜半乐》、《还京乐》二曲。(潞州)昭义军节度使一虔休,以德宗诞辰未有大庆,乃作《继天诞辰乐》。以宫为调,帝因作《中和乐舞》。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玄宗与潞州民间和官方关系密切,并且是以制作乐曲、乐舞这一高雅的形式,来相互答谢酬唱,由此可见唐时潞州的民间歌舞已具有相当水平,此其二。

   

    唐朝大诗人杜甫有诗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有诗评者认为,杜甫这首诗柔中有刚,棉里藏针,寓讽于谀,意在言外。认为“天上”者,天子所居皇宫也;“人间”者,皇宫之外也。无论讽也罢,谀也罢,此诗用这个故事上可谓贴切之至——那夜潞州睡不着觉的人耳中所闻不仅是“只应天上有”之曲,且演奏者贵为天子,真正算的上是“人间能得几回闻”了!半夜三更睡不着觉可谓烦闷至极,不想竟能有此耳福,祸福相依忧喜相随至此信哉。免费弹奏乐曲,不收入场费也就罢了,且还从空中向下撒“金钱”,唐玄宗对潞州居民真是仁爱有加。怪的是他就那么十拿九稳,料道人们捡到金钱会“报到知府”,逐级上报,直达帝听,“玄宗心下明白,不觉大笑。”上党大地的淳朴民风,风流皇帝自信从容令人神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迷失自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