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panpan
panpan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6
  • 关注人气:1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种子发芽试验总结及流程

(2009-08-07 12:42:24)
标签:

小麦

小麦种子

杂谈

种业

公司发展

王拯

分类: 种业发展思考

种子发芽试验总结及流程

(国标GB/T3543.4-1995)供参考

发芽流程:

准备用具:镊子、培养皿、烧杯、吸管、滤纸、剪子、次氯酸钠、清水、标签、笔、本

泡种:3-4个小时,对取回的种子批样品(2-5万斤为一个种子批),随机或用四分法取出约300-500粒。

清洗:清水冲洗3-4遍

消毒:2%的次氯酸钠进行浸泡消毒15分钟

清洗:清水冲洗3-4遍

器皿准备:培养皿,用清水冲洗干净。表面无水珠。

种子摆放:铺好大小适中的滤纸,麦种的种子沟朝下,紧贴滤纸,种子相互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保持滤纸湿润。在培养皿上贴上标签。

冷处理:2-6℃的冰箱里,放置12-24小时,刺激种子,打破休眠,加快发芽,提高整齐度。

发芽:20℃ 较干燥的空气环境,48-72小时。

保湿:期间每天加水2-3次,保证种子与滤纸之间有水层,但不能过多。

冲洗:每天早晚各一次清水冲洗种子。

调查:从浸泡当天算起,第3、4、5天分别调查一次,把发芽种子和发霉种子挑出,并作记录。

每次实验结束后做好记录和实验报告,并妥善保管,以备查阅。第一时间报告发芽情况,以供决策本批种子的处理方案。对本次实验中的失误、特殊情况和处理改进作详细记录。


 

本人做的几次发芽实验记录

(供以后实验人员参考)

种子发芽试验,从6月中旬开始收获到7月初都是公司对回收小麦种子进行发芽实验的关键时期,要求及时和数据准确,为公司进一步决策收购和销售计划做好基础工作。

对于今年的种子发芽实验,截至今天已经重复做了4次,前三次实验结果很不理想,同时与第三方做的数据差距较大。后总结有部分细节和操作问题在改进中得以提高,准确度不断提高。现对前几次实验做一下总结:

第一次:

样品:6月23日密云收获,样品为田间散取,京冬12。

处理:水泡3小时,清洗2-3遍,摆放到垫有滤纸的培养皿中,每个样3个重复。保持发芽床湿润,冷处理12小时(4℃),在25℃培养室进行发芽,每天早晚加一次水,并冲洗种子。

实验结果:发芽率低,多在60%以下,并有较严重的发霉现象。

总结:因为过程中别人代为管理,浇水不及时,有纸床过干现象发生。种子发霉可能与浸种时种子清洗不干净,培养皿清洗不干净,每天种子冲洗不干净有关。

第二次:

样品:7月2日密云(京冬12)、良山、通州(京冬12)、木林、宝坻(京花9)几处取回样品做发芽实验。

处理:除上述相同处理,为防止种子发霉,用2%次氯酸钠浸泡15分钟,同时注意每天的种子清洗,为保湿采取纱布覆盖,并采取暗箱培养。(没有方冰箱冷处理)

实验结果:发霉现象没有出现,但发芽率依然很低,与第三方做的数据差距较大,在50%左右。实验作废。

总结:与冷处理有关,没有处理会因新收回的种子有休眠期,出芽时间参差不齐。另外应该在第四天后继续培养,全面衡量出芽结果。后续培养是一定注意发芽床的湿度,一旦过干刺激到即将发芽种子,其出芽将会有很大延迟。

第三次:

样品:7月4日,密云筛选取样7个样。

处理:除第二次的处理,不用沙布覆盖,恢复用冷处理,注意种子冲洗,四天后继续培养。

实验结果:比较理想,在70%-85%之间。

总结:此次实验证明了冷处理和四天后继续培养的重要性。

第四次:

样品:第二次、第三次实验中的样品

处理:水泡3小时,清洗2-3遍,用2%次氯酸钠浸泡15分钟,清洗2-3遍,摆放到垫有滤纸的培养皿中,每个样2个重复。保持发芽床湿润,冷处理12小时(4℃),在20℃培养进行发芽,统一覆盖湿毛巾,保持相对湿度,采取暗箱培养,每天早晚加一次水,并冲洗种子。

实验结果:第三天后发芽率均在80%以上,第四天实验基本结束,芽率达到90%以上。效果非常好。

总结:温度改为20℃,另外在空气湿度比较适宜(干燥)的办公室来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