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岭关地势险要,东南有重峦叠嶂、千寻绝壁的牛群垴,西北是异峰挺拔、万丈悬崖的白虎山。形成东、南、北三面的天然屏障。马岭关设在两山之间的隘口处,只有东门和西门。东门外是数百米高的陡崖峭壁,唯盘绕于崖壁上的一条小路可以上下;西门外有一条二十米宽的鬼谷沟,在谷的最窄处有一石桥,桥对面是数百米高的悬崖,有一小径从悬崖处盘绕而上。悬崖的顶端,又有坚厚的石墙维护,颇有关外之关之感。东、西城墙形成一个独立的关城,门里是一块平地,约有五千平方米。原有官厅营房等,可供一营兵驻扎。还可清楚地看到原来的宏伟规模和残垣断壁。整个关城呈长方形,布局别致壮观,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点。

1.
沿石阶古道攀爬而上,远看马岭关东门。

2.
近看 马岭关东门。

3.
进马岭关拍东门,细观察,此门有太多
修复过的痕迹,不少石料是后补的,有些原有的旧石料还放错了位置。

4. 东门内有一石屋。

5.
沿东门北侧长城向上攀登,回望马岭关东门。

6.
这段长城为石碶,长城上还残存断断续续的垛墙。

7.
马岭关西北是异峰挺拔、万丈悬崖的白虎山。长城一直沿山脊攀上白虎山顶,其上筑有一座敌台。

8.
登上白虎山,其上的敌台为实心石碶方形敌台。
9. 由此敌台向东南望去,远处是马岭关东南方向重峦叠嶂中的千寻绝壁的牛群垴,

10.
马岭关东门外是数百米高的陡崖峭壁,

11.
唯盘绕于崖间的一条小路可以上下;

12.
由白虎山敌台沿长城回到马岭关东门上。

13. 我开始向马岭关东南方向的长城攀爬。

14.
西北方向是我已征服了的白虎山,其上敌台在雾霾中隐现。

15. 马岭关
设在两山之间的隘口处,两道城墙只有东门和西门可以通行,中间
有一条古道连接。只可惜马岭关西门已经坍塌,几乎不留痕迹。西门外有一条二十米宽的鬼谷沟,在沟的最窄处有一单孔石桥,桥对岸是数百米高的悬崖,有一小径从悬崖处盘绕而上。山的顶端,又有坚厚的石墙维护,颇有关外之关之感。
16. 下到谷底最窄处有一单孔石桥,桥对岸是数百米高的悬崖,

17.
沿这条石阶古道向上继续前行,在高处回看西门外的鬼谷沟。

18. 古道边立一“为民福利”记事碑:
马岭关路重修,告邢人民要求,为使交通永久,行人必须爱护。
中华民国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五日
立
林县
石匠 王仁玉
民国三十七年为公元1948年,此时正是解放战争时期,非国共合作时期,国共两党打的不可开交,解放军
节节胜利。奇怪的是记事碑上竟刻有共产党的镰刀斧头和民国党国的旗帜。
19.
这条小径从悬崖处盘绕而上。据说山的顶端,又有坚厚的石墙维护,颇有关外之关之感。但这时天已开始下雨,我们没有继续攀爬求证。
20.
雨中又遇一块记事碑,字迹不清,又有雨滴干扰,没有细琢磨,冒雨打道回府。余下不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