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回归:真的有可行性吗?
图/网络 文/幽忧
全国政协委员张晓梅提交的关于“鼓励部分女性回归家庭,提高社会幸福指数”的提案,怎么看都不觉得这是社会进步所衍伸出来的东西,与改革开发初期就提倡的“男女平等、妇女半边天”相违背。职场女性这个群体中,真正为了体现个人价值而拼搏职场的人数能占在职总人数的百分之多少呢?大多数女性之所以上班,一是为了生计,二是为了不与社会脱节。
从经济角度来看女性回归家庭。不工作了也就是没有了收入,那么对于普通收入的家庭来说,男人的压力就会大大的增加。提案中所说的“鼓励”,如果仅仅只是口头鼓励那就太显苍白无力;如果是指用一定的经济补偿或是保障体系的完善作为鼓励的话,这样的鼓励方式到底能有多少可行性可想而知。
先不说女性回归家庭对整个家庭的影响有多少,光看女性本身,假如没有工作,就意味着一切福利也跟着没有,健康问题始终是人的首要问题,俗话说没什么别没钱,有什么别有病,看病难看病贵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职职工的医保与无业人员的医保,差别显而易见。
从幸福指数来看女性回归家庭。女人的幸福感从何而来?一般来自于先生的温柔体贴工作稳定,孩子的聪明乖巧,衣食住行方面的无后顾之忧,那么在自身得不到保障的前提下,幸福感从何而来,除非社会幸福指数中并不包括女性自身的幸福。
从家庭和谐方面来看女性回归。家庭的和谐,通俗一点也就是男人和女人的和谐,这样的和谐最起码是建立在双方能有共同语言的基础上,一个整天围着灶台孩子转的女人怎么可能不脱离这个社会,久而久之出现沟通障碍就是必然的。男人和女人假如走到无话可说的地步,那么结果可想而知。中年妇女的婚姻危机本身就在逐渐上升,没有工作就是雪上加霜,如果家庭面临破裂,由于之前的全职,再次找到合适的工作概率究竟有多少呢?
选择做全职主妇,经济保障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再者就是老公是否支持(认为不上班的女人对家是毫无贡献的,持这样想法的男人大有人在)。其实真正愿意回归家庭的女人,不用鼓励也会回家,幸福与否、是否需要重回职场都会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做相应的调整。鼓励女性回归家庭一说,在一系列保障体系没有充分完善的前提下,可行性太低。
更多心情在我的新浪围脖里,欢迎和我一起来织!http://t.sina.com.cn/zhuizh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