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中国宝安近乎疯狂的持续围攻
近一个月来,中国宝安好像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例:
(1)2011年02月25日“中国宝安遭遇资源反收购战政府撮合的合作流产”(详见: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20110225/01259429566.shtml);
(2)2011年02月28日“中国宝安就像大魔鬼石墨烯凭空1个月疯炒1倍”(详见: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10228/10339443006.shtml);
(3)2011年03月02日“宝安公开否认有石墨矿平安证券研报被疑不实”(详见: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20110302/02539454398.shtml);
(4)2011年03月04日“宝安石墨矿事件疑云:国泰君安等券商报告齐出错”(详见: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20110304/02559469265.shtml);
(5)2011年03月06日“受券商研报误导老股民买宝安巨亏近20万”(详见: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20110306/11469479207.shtml);
(6)2011年03月18日“石墨门重要证据惊现官网中国宝安自摆乌龙疑虚假陈述”(详见: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20110318/23319558332.shtml);
直到昨天(2011年03月25日)的“石墨门事件持续发酵湘财证券与宝安董秘隔空对峙”(详见: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qsth/20110325/18059595399.shtml),几乎天天都有该公司的负面报道。
更有甚者,新浪财经专门策划了“股市315——中国宝安石墨矿事件疑云”(详见:
http://finance.sina.com.cn/focus/qsybwd/index.shtml)。
二、围攻原因何在?
在2011年03月20日之前,几乎所有负面报道都是围绕中国宝安是否拥有石墨矿展开。此后,有两天竟然质疑中国宝安申请的石墨烯专利及生产技术。但明显底气不足,相关负面报道很快就销声匿迹。
关于中国宝安是否拥有石墨矿产,一个基本常识是:必须以上市公司的公告为准——在此之前,中国宝安从来没有公告投资买入石墨矿产。如果中国宝安已经拥有石墨矿产没有公告,该公司需要承担信息披露违规的法律责任;而该公司从来没有此类公告,应该承担误导责任的是新闻媒体和券商。
在新闻媒体的围攻声中,中国宝安2011年3月9日被“特停”,3月15日发布澄清公告:(1)该公司在鸡西市获取石墨矿产没有如愿以偿,尽管投资建设有“鸡西贝特瑞石墨产业园”,但依靠当地政府协调购买石墨矿为5000万吨(柳毛石墨矿的探明储量超过3亿吨已经被其它公司先入为主了,在2005年之前堪称是亚洲第一大石墨矿,但2005年邻近的萝北县探明了6亿吨的储量);(2)该公司在鹤岗市石墨探矿权已进入鹤岗市政府审批程序(如果该探矿权位于萝北县,则中国宝安将拥有目前已经探明的亚洲第一大石墨矿)。
事情到此本该画上句号,为什么新闻媒体仍然穷追不舍?原因非常简单:
1、中国宝安具有独一无二的题材和投资价值。2011年1月20日,中国宝安发布新产品公告称,全资子公司深圳贝特瑞已经完成石墨烯制备工艺的小试,目前处于中试阶段,并正在申请发明专利。
研究表明,石墨烯是目前发现的材料当中强度最高的材料。今年以来,国际市场每克石墨烯售价5000元人民币,比黄金昂贵十几倍。
2、部分崇拜“价值投资”的主力,企图完全控盘、高抛低吸。没有想到市场高度认同中国宝安,根本不给这些庄家再次打压、低吸的机会。看看中国宝安的K线图和资金进出情况就一清二楚:从2011年02月18日到28日,在24元附近主力资金流出15亿。此后新闻媒体便几乎天天不断围攻中国宝安,可是股价拒绝大幅回调。由于主力打压,中国宝安何时能够展开主升浪目前无法判断。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中国宝安的部分庄家“机关算尽太聪明”,最终要么被迫追高补仓、要么远离一只超级大牛股。
特别说明:季恭博客文章,属于个人操盘心得,不可当作投资建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