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中东山村》组诗
(2024-07-22 20:59:23)分类: 原创诗歌 |
《东山古街》
灯笼,盼着古老的人来点亮
青石巷在倾听梆子的打击
旗幡、门牌、古旧用具提醒我
东山梦的入口
阳光投下屋檐的阴影
让分秒走得缓慢
一个老婆婆蹒跚的脚步
使得一条静寂巷子沉淀韵味
目送着一段沧桑岁月进入古远历史
当她完全消失
我不知历史还是岁月在活生生延续
《梦里水乡》
一条鸥鹭嬉戏的暖水,驮着好西乡
进入江南
一幅年画,让乡亲的年梦
添置了浮桥水车、灯笼美酒
一壶红叶烹煮的茗香
水声褪去
竹林,便绿了一层幽致
洋中,梦里,都是好时光
来了,不过瘾,又想再来
恰如中年,面对莫名的流逝
止不住地恐慌
总想打捞起什么
《在柳州祠古戏台》
莲花藻井,剑光不再
歌舞化作祥霓
尘埃在空台追着阳光
栏杆上的赑屃透出冷眼
后台对着光影
音乐、唱白、激情渐渐高亢
戏台成了一个人的舞台
凭着文字隔障法,我逃脱了过往
逃脱了人群
成了独角兽
陈氏偌大的戏院
万人的敬慕,突然变成坚硬的盾
喝彩倒压下来……
《柳州祠草长莺啼》
桂林门牌搬进了巷子
那位东山人陈纪,半生戎马
衣冠是荣归故里
身子还在南宋柳州某个萋萋草地
沉睡
祠堂天井,草木葱茏
年年清明
杜鹃在院子外叫春
杜鹃声声
为了让陈市长
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瞻仰国子老师》
曲廊,溪光,绿野,饱养了眼
汀步为琴键,北洋溪奏出欢腾音符
鱼群的火焰
簇拥国子老师
他手捧经书,对着远逝的涛声沉思
周斌先生是大儒
教授皇族公侯
身后文脉之水长流
一个中学教书匠只能仰望
他立“文献之里”
我们用几个方块为他家乡添光增彩
在波平心宁的“梦里水乡”
找到自己的小确幸
《松月书院》
陈氏祖厅
历史上就是东山村多功能厅
祭祖、办喜事
陆游曾在此讲课、朱熹挥墨
陈普带来黄家老酒
现在它是展览厅
我们在拿脚比试三寸金莲
感叹符合美的标准
得忍受多少苦难
一首诗信笔而来
在书院的瓦片上
接受鸟雀的检验
可否啄出一粒珠玑
《松月书院之二》
松月书院不见青松
但闻翰墨
端明殿大学士的匾额
珍藏起来
故事在众人口中流传
一个不起眼的书院
出了两位千古留名人物
文天祥留取一片丹心
陆秀夫背着幼帝投海
是谁播种在幼小心灵
忠义的种子长成了参天大树
后世流芳,先生隐形
一座书院的格局
《宝昌號》
国庆
“宝昌號”撩开面纱
望着
一条街
被油纸伞花点亮红色的记忆
弹琴、算命、喝茶、酒壶、炊饼
来往游人
正好掩护
我扛着米袋
手扣门环
里头传出冷静的八音嗽语
《武状元宅印象》
东山村座座宅子连成堡垒
将军、武状元、武举人
让我闻到了
东山人骨子里的自卫自强
武状元宅,120斤大刀让位观音瓷像
300斤石锁搁在墙角
让出花草的空间
一条古街张灯结彩文创商店
兴衰繁败的规则里
尚武之风吹过哪个时代
礼门义路的门联,和气致祥的抬头匾
让我陷入了深思
《三寸金莲》
东山村的祖厅
有一条三寸金莲石
旧时姑娘嫁到东山村先过此关
这似乎纯属审美观念
新时代女子走到这里
自然伸出脚
比量
因长而羞,短而窃笑
天足与残足的较量
胜负已判
这块该进国家博物馆的石头
已经作为景点
载入画册
细思,惶恐
《午日龙潭》
瀑流的气息弱了
龙潭的梦境浅了
不大不小半月湖
待到午后
太阳才能晒到
想象自己是洋中龙的接替者
抱负不断缩小
情调越发清幽
坐在井底
四面秋草歌
三两诗友小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