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路下古村印象》

(2023-06-14 22:09:34)
分类: 散文

《路下古村印象》

\姚世英

 

一条倒映青天翻卷白浪的溪流,在桥下浣衣的妇女,犹如唐诗里的美好意境,是路下给我的难以忘怀的第一印象。

一条溪流横穿村落,平桥连贯两岸,风景似梦里水乡。一句话概括了路下溪沿岸风光。路下溪的源头是两道清澈的泉流,分别从石门店和凤林汇聚到路下。古时溪流两岸都是农田,村民为了引水灌溉农田,就砌坝蓄水,开通水圳,造就路下溪水道曲折多致之势。桥因水而生,景因桥而有了意境。路下古时有桥四座:攀龙桥、附凤桥、广济桥、大通桥。先人为桥取这些名字,是寓意村庄世代繁盛。这些桥如今都已毁坏,仅存攀龙宫为证。

攀龙宫在乡政府旁边,整座建筑气势雄伟,门口立着一对石狮子,抬头见双龙抱珠攀龙宫正厅中间安放着林氏始祖婆曾氏,左右安放虎马将军,后排是陈李林三夫人像。林家人把曾氏祖婆变成了与陈靖姑一样的神灵,加以祭拜。每年二月初八,举行始祖婆曾氏夫人纪念活动,众人抬出曾夫人、虎马将军、陈夫人等尊神像至宗祠大厅,请戏班演戏,众人抬着诸神像在街上游行,一路上往来迎送,锣鼓喧天,鸣土铳放鞭炮,热闹非凡。

路下村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路下”的名字由来也充满神话色彩。传说古时路下村卧牛山山脚下有金鸡在孵蛋,隔河有只老虎对金鸡垂涎三尺,恰好一只鹏鹭在山脊盘旋,看到情况危急就飞到金鸡边上,展来巨大翅膀遮蔽金鸡。人们以为此地是个风水宝地,陆续搬迁到这里开辟家业,并为村落取名“鹭下”(谐音路下),以感激鹏鹭的恩德。

到路下古村参观,我首先见到村头旧公社旁两株与村庄一样古老的柳杉,历经岁月沧桑,依然虬劲挺立,这不就是路下古村的风水树么。沿着一条青石街巷进入村落,两边是古朴的土墙木阁楼,青砖雕刻门檐垂花,听说旧时这条街是繁华商业区,如今能讲述其历史、故事的老人都找不到一个。在一些人家的门匾上,葫芦、诗书、八卦图案的雕刻,还能让我感受到路下人家对诗书礼教的传承。

村中见到一座恩公庙,庙前设下马亭,两颗龙柱基石年代古远。粉白的墙上,有人用墨笔题写一首七律,赞颂恩公功德。佛龛里的恩公慈爱端庄,受万众香火,村民说叫黄伯使。林氏先祖为了避难从中原逃到了路下,相传宋元佑年间林氏先祖林九公奉召率领文武大臣三十六员护送太子赵麟钦,由河南入福建,路过古田长岭,被山寇围困,群猴抢食,太子惊薨。因为害怕朝廷追究,在长岭埋葬了太子后,众人四散隐遁。终究难逃一劫,林九公被宋帝捕捉满门抄斩。惟有儿子什昂公孙子文茂文秀等一行人逃到了路下成为路下林氏开山祖。黄伯使原本是林氏祖先的管家,从河南跟随林氏祖先入闽,隐遁路下,忠心耿耿,对林家居功至伟,死后被文茂公敬为恩公,并为他立庙供奉香火。

接着我踩着石阶后山上参观“上四栋”。“上四栋”是路下村林家的老宅。路下林氏开山祖文茂公,他生了好几个儿子,原先兄弟几人都住在祖屋,妯娌之间倒也安然相处。老二为人精明,大家推举他当家。他也努力将一碗水端平,比如过节分食猪肉、分食小螃蟹,他就把盆子顶在头上,从大人到小孩一律公平分配。可是后来家里的媳妇们,趁着男人去田里劳动,偷偷煮白菜吃,他发现后就决定分家。

那以后兄弟几人每天去田里干活,完工时抱一块黑色岩石回来,用作铺设地基,至今去往后山老房的路上,还能看到当年垒砌的地基石。兄弟同心齐力,很快就盖起了四栋房子,兄弟们在同一个时辰上梁,这就是“上四栋”。

如今上四栋,坍的坍毁的毁,只剩下一栋。墙外立着两块旗杆石,刻有“贡生”字样,夹着一根几十米高的木杆,在岁月风雨中维系着这家祖上的荣耀。村落里有好几座正在衰朽的老房,其中一座屋顶正中立着一只赑屃,不知这些破落的院子里出了多少的秀才举人有过怎样的沧桑故事厚实的土墙与朴素的马头檐守住一份耕读生活方式,让后人追缅与传承。

  走出古村落,看到溪流两岸砖木结构建筑,朴素的店面,实诚的村民,让我倍感亲切。特别是过路下桥往乡政府的中心街,杂货店、扁肉店、服装店、草药店家家都是招牌老店,村民精心打点生意,日子过得朴素而又惬意。

夏日暮晚,潺潺溪流穿过石桥,夹岸灯火景观,浮船摇着情侣。那是路下最让人心旌荡漾的时刻。路下之美,仿佛冥冥之中的一种前缘,在招引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