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封神迷雾【外篇】—【063】—陈塘关究竟在何处【01】

(2009-11-16 12:07:03)
标签:

文化

分类: 封神迷雾

     写在前面:

     前两天,有网友留言问我从何处考证的依据,说陈塘关在四川宜宾。希望我说明一下,而今天就在此论证一下: 

     关于古陈塘关在今天位于何地,主要有三种说法,一种认为在天津河西区;一种认为在今河南省西峡县;还有一种是在四川的宜宾。而《封神演义》中的陈塘关究竟在什么地方呢?我们慢慢分析一下。
     先说支持陈塘关是天津河西区的观点。
     谈这个观点之前,要先说一下哪吒的出身问题,那就是哪吒本不是中国土著居民,而是住在天津的印度侨民。
     在印度史书中有记载,哪咤,他的印度梵文全称是“哪咤俱伐罗”或“那罗鸠婆”。据佛经说,他是毗沙门天王的三太子。毗沙门是佛教守护北方的天王,他护持佛法,守卫国土,还能降伏妖魔,他有宝塔,每当他出来时,宝塔常由哪咤捧着。据说,后来哪咤随其父旅居中国,时在盛唐明皇李隆基时代。
     有一回,新疆西部、葱岭界外的五个国家的联军进犯大唐疆域,唐玄宗很着急,于是毗沙门天王率领二子木咤和三子哪咤,击退敌军。
     后来,哪咤被派到北方作佛法的守护神。天津地区是佛教盛行的地方,佛祖释迦牟尼也到天津来过,所以哪咤从他师父太乙真人那到得到了三件兵器:即风火轮乾坤圈和混天绫便到了天津。在当时,天津河西区的陈塘关,还不是退海地,为了防止海侵陆地,危机佛家圣地,所以在海边设关。这就是陈塘关的来源。后来海退,陈塘关变为陆地,而且有了人居住,“关”自然就变成“庄”了。有人怀疑“关”与“庄”是两码事,其实也没必要那么较真儿,只要顺理成章就行了。陈塘关退海之后,哪咤的守护地又退到三岔河口了。所以,好多人至今还争论,哪咤闹海是在陈塘关还是在三岔河口。而这点的争论并不妨碍陈塘关在天津的论据,因为无论在三岔河口还是在所谓的陈塘关,都是在天津。
      另一点就是,据传说和记载,李靖曾任唐朝岭南道抚慰大使、兵部尚书、封代国公,后改卫国公,后来挪迁天津总兵官。今天津南开区北门里西侧,即府衙门街的东头,就是李靖的办公地点,他的住宅。此时虽然是唐代,但是《封神演义》成书于明代,所以这点虽然牵强却不好反驳。
     另一个立论依据就是哪咤闹海这一段。这里有另外一个版本。据说,天气炎热,哪咤嚷着要去洗澡,李靖知道自己的孩子有本领而且顽皮,恐怕他在海里推波助澜,若惹翻了东海龙王,难免要生出事端来,就喝令阻止。可是母亲疼孩子,趁李靖不备,把哪咤放了出去哪咤在海里玩得正起兴,突然想起了海中老龙主,何不把他唤出一同玩耍。干是用风火轮把水分开,海底露出。哪咤大声呼喊,惊动了东海龙王的太子敖丙。龙王太子见是个小孩在那喊叫,便认为小孩好欺侮,逐大声叱责。“谁家的小东西,敢来惊动我父王之地,还不快快退下。”哪咤一听来者不善,也没答话,扔出乾坤圈,就把敖丙太子锁住了,之后用力一抡,把太子摔上岸。因为用劲儿太大,太子摔到地上便断了气;眼珠子也摔出来了。
     哪咤不知惹下了大祸,从地上拾起龙珠就钻到水里,跑到龙宫,喊出来老龙王夫妇,高声说道:“你儿子无理,我把他打死了,这是他的眼珠,我拿着玩了……”老龙王夫妇一听,气昏了,一面冲上抢哪咤手里的眼珠,一面呼唤虾兵蟹将涨潮,淹没所有的陆地和村庄。哪咤不知惧怕,还拿着敖丙的眼珠和老龙王开玩笑,一边向上扔,一边喊“二龙戏珠”,说着跑回家去了。
     据记载,这次就是两千年前天津发生的海浸,淹没了天津的所有村庄。没来得及逃走的百姓,都被淹死了。老龙王还不解气,又跑到天宫向玉皇大帝告状。大帝震怒,召来李靖,要他处死哪咤。李靖知道儿子闯下了大祸,不敢多言,领旨,回到天津,把哪咤拿下,准备次日午时凌迟。
     哪咤被关起来后,想到老龙王不会放过父亲,还不如将身还父,解脱父王,想着想着把心一横,用刀割下自己的肉,将身还父而去。
     这就是天津人为什么把哪吒作为自己家乡人的三条依据,但是你有依据,我有证明,那么为什么有人会认为陈塘关在河南省西峡县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