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本主义理论之马斯洛篇

(2009-10-20 16:06:19)
标签:

人本主义理论

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心理学

马斯洛

纽约

文化

分类: 学习交流

自我实现的人本心理学大师——马斯洛

 

    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 1908.04.01-1970.06.08)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创建者之一,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美学;智商高达194的天才,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伟大的先知,犹太人。

    马斯洛生于纽约布鲁克林。由于父母的要求,他进入纽约市立学院学习法律,但三个学期以后他转到康乃尔大学,又回到纽约市立学院。结婚以后,他搬到威斯康辛,在威斯康辛大学取得文学士(1930年)、文学硕士(1931年)和哲学博士 (1934年)学位。在威斯康辛与及以研究罗猴和依恋行为知名的哈里·哈洛(Harry Harlow)一起研究。毕业一年以后回到纽约,在哥伦比亚大学和爱德华·桑代克一起工作。

    而后开始在布鲁克林学院全职工作。这段时间他遇到许多拔尖的欧洲心理学家,包括埃尔怫雷德·阿德勒 (Alfred Adler)和弗洛姆(Erich Fromm)。1 9 5 1年成为布兰迪斯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开始对健康人格获自我实现者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他遇到Kurt Goldstein,启发他产生自我实现思想的人。1 9 6 8年,他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退休后去了加州。1970年因心脏病死在那里。

 

 

   马斯洛的学术成就:

    马斯洛的主张虽未完全取代行为主义,但他所强调的心理学应研究人性整体的思想,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具体言之,马斯洛心理学思想最大贡献,有以下几点:

 

   1.人本心理学方法论

  马斯洛所推动和发展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在批判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的基础上建立的。他反对在心理学研究中把人当作动物和机器和盲目照搬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机械主义心理学方法论,倡导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方法为中心”,以“整体动力论”消除还原主义的弊端,消解科学与价值的矛盾,使心理学成为“价值科学”,提倡性善论和对健康人格的研究,重视人的潜能、自由、责任和尊严,强调人性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建立起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方法论。

 

  2.人性本质观

  对人性本质的看法,马斯洛的心理学思想显示了以下四个论点:

  对心身关系问题的解释,马斯洛持心身合一的一元论观点,此观点显示在其需求层次论,从生理需求到心理需求的发展是采连续观。

  天性与教养问题的解释,马斯洛持人性本善的观点,他认为人类的天赋善根是其一生发展的内在潜力。

  对知识来源问题的解释,马斯洛持综合观点,他认为理性主义所讲的先天理性、经验主义所讲的后天经验及现象论所指直觉,全都是知识的来源,而直觉则是一切知识的基础。

  自由意志与决定论问题的解释,马斯洛持非决定论的看法,不但反对物质决定论,而且也反对精神决定论。因此他强调个人的行为决定于他自己,决定于他自己的需求和自由意志,此点正显示马斯洛思想的“人本”特征。

 

  3.需求层次论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主要载于他 1954 年出版的《动机与个性》一书。惟他所指“动机”一词,并非如一般所持“动机是促发行为的内在力量”的说法;他所说的动机,是指人性本质中的善根。动机像一棵大树的种子,在长成大树之前,种子之内已蕴藏了将来成长为一棵大树的一切内在潜力。人类的动机也就是个人出生后一生成长发展的内在潜力。因此,马斯洛的动机理论亦即其人格发展理论。马斯洛在该书中,将动机视为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求所组成,故而称为需求层次论(need - hierarchy theory)。1954 年他在书中将动机分为 5 层:生理需求(ps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爱与归属的需求(love and belonging needs)、尊重需求(esteem needs)、自我实现的需求(self - actulization needs),1970 年新版书内,又改为如下之 7 个层次:

  1.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指维持生存及延续种族的需求;

  2.安全需求(safety needs),指希求受到保护与免于遭受威胁从而获得安全的需求;

  3.隶属与爱的需求(belongingness and love needs),指被人接纳、爱护、关注、鼓励及支持等的需求;

  4.自尊需求(self - esteem needs),指获取并维护个人自尊心的一切需求;

  5.知的需求(need to know),指对己对人对事物变化有所理解的需求;

  .6美的需求(aesthetic needs),指对美好事物欣赏并希望周遭事物有秩序、有结构、顺自然、循真理等心理需求;

  7.自我实现需求(self - actualization needs),指在精神上臻于真善美合一人生境界的需求,亦即个人所有需求或理想全部实现的需求。

  根据马斯洛的解释,各种需求层次之间存在有以下的关系和特点:

  各层需求之间不但有高低之分,而且有前后顺序之别;只有低一层需求获得满足之后,高一层的需求才会产生。但仍然有可能出现意外。例如:创造性的人的创造驱力;比任何其它需要都更为强烈,也有些人的价值观和理想是如此强烈。以致宁愿死也不放弃他们。

  七层需求分为两大类,较低的前四层称为基本需求(basic needs),较高的后三层称为成长需求(growth needs)。基本需求有一共同性质,为均系由于生理上或心理上有某些欠缺而产生,故而又称匮乏性需求(deficiency needs)。

  较高层次的需求是后来才发展出来的,就像生物的进化一样;

  需求的层次愈高,其完全存在的可能性较低,这种需求容易消失,同时相伴的酬赏延迟也较没关系;

  生活在高需求层次的人意味着其物质性的事物较充分,较长寿,较少生病,睡得较好,胃口较佳;

  高层次的需求强度较弱;

  高层次需求得来的满足是较为主观的,如非常幸福,心情十分平稳,内在生活非常富裕等;

  当个人的环境(经济、教育等环境)较好时,个人较易满足高层次的需求;

  当个人满足其高层次需求之后,个人愈可能接近自我实现的目标。

 

  4.自我实现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个人人格获得充分发展的理想境界是自我实现,自我实现(self actualization)就是人性本质的终极目的,也就是个人潜力得到了充分发展。据马斯洛估计,人群中能够自我实现者不过十分之一,原因是个人条件之外,难免受环境因素的限制。他选出美国名人中杰佛逊、林肯、爱因斯坦等人,认为他们都是自我实现的人。马斯洛分析发现这些人的人格特质有几点相同:

  有良好的现实知觉;

  能正视自己、别人和自然;

  他们活动和反应是自发的,而不是被迫的;

  能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形成看法;

  有独立自主性,不受环境和文化的支配;

  能认识人类;

  和为数不多的人发生深厚的友谊;

  有与众不同的鉴赏力和审美观;

  具有民主的价值观;

  有一种哲理性、无敌意的幽默感;

  具有创造力;

  有较多的高峰体验;

  有高度的社会兴趣,但不墨守成规。

  在这些特征中,马斯洛特别强调顶峰体验的概念。顶峰体验(peak experience)指自我实现者在人生历程中曾有过体验到欣喜感、完美感及幸福感的经验。顶峰体验多在人生领悟、至爱授受、苦尽甘来或宗教悟道等情境下产生,是人生难得的经验,只有实际经历过的人才会有此体验。高峰体验是人类的共同感受,每个正常人都可能在生活中得到这种体验。自我实现者的高峰体验频率较高且程度较深。

 

  5.超个人心理学

  由于不满足于人本主义只关注个体自我及其实现,再加上受到东方智慧的影响,马斯洛在 20 世纪 60 年代中后期经常和苏蒂奇等其他人本心理学家讨论超越人本的问题。他们开始酝酿关于这一新领域的心理学,即“第四势力”或超个人心理学(transpersonal psychology)。马斯洛认为这种心理学以宇宙为中心而不是以人的需要和兴趣为中心,它超出人性、同一性和自我实现的概念。在此基础上,马斯洛修正和拓展了他的自我实现心理学特别是需要层次论和自我实现论等。超个人心理学自诞生之后,在西方迅速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