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理论之桑代克篇
(2009-10-18 21:00:26)
标签:
教育心理学学习迁移行为主义桑代克美国文化 |
分类: 学习交流 |
行为主义法则的发现者: 桑代克
爱德华•李•桑代克(Edward Lee
Thorndike 1874-1949)
1874年8月31日出生于美国麻萨诸塞州的威廉斯堡。1895年获威斯莱大学、文学大学文学位,同年转入哈佛大学为詹姆士的授业弟子,桑代克在大学毕业前就阅读过詹姆士〝心理学〞原理这部著作,受到很大的影向。桑代克在詹姆士的支持开始做动物学习心理实验
— 小鸡走迷津的训练。1876年获该校第二个文学士学位,1897年获硕士学位。
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不存在思维和推理的作用,而是在后天生活中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的一种联结,因此学习过程就是一种联结的形成与巩固过程。而后从进化论的观点出发,认为人是从动物进化而来的,人类心理与动物心理相比,只是复杂程度不同,研究动物的学习有助于理解人类学习。
桑代克把动物和人在生活中通过学习获得的反应趋势或联结叫做“习惯”,而把不需要学习先天就有的反应趋势或联结称为“本能”,认为用本能和以本能为基础形成的习惯,就可以说明动物和人的全部行为。
通过实验,桑代克提出了三条学习定律:
1. 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强调学习开始前预备定势的作用。
2. 练习律:指联结的应用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联结的失用(不练习)会导致联结的减弱或遗忘,强调联结的应用。
3. 效果律:凡导致满意结果的行为被加强,而带来烦恼的行为则会被削弱或淘汰。
“效果律”后来被持这种学习观的理论家发展成为“强化”学说,其中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斯金纳(B.F.Skinner ) 对桑代克的“试误说”进一步研究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
<四> 创立了教育心理学这一独立的学科
桑代克提出了学习迁移的“共同要素说”,认为学习效果的迁移是由于前后活动中存在着共同因素引起的;而且只有当两种机能有了相同的因素时,一种机能的变化才能使另一种机能也起变化。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