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高考作文点评高考:是谁把诗歌逼成“老鼠”的?
(2010-06-09 17:44:14)
标签:
诗歌高考作文老鼠猫教育语文文学杂谈 |
分类: 社会杂谈 |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中,终于并失望地仍旧没有找到诗歌的影子。为什么高考语文一而再再而三地把诗歌踢出试卷的大门,为什么这些出题的老爷们一方面拿着总理的诗歌《仰望星空》说事,一方面又叶公好龙地拒绝了诗歌的通行?
有人说新时期诗歌的堕落,是高考逼的。这话我不敢说,因为诗歌从贵妇还没有沦落到娼妓的程度。但是,我倒是认为,在诗歌由“鱼”变成“老鼠”的过程中,高考是负有重大责任的。
今年全国一卷的高考作文《有鱼吃谁还捉老鼠?》为什么受到广大网友热议?就是因为,它可以让人联想到当今社会很多现象。比如某些“富二代”坐享其成的现象,比如有的官员行政不作为的现象。所以,猫捉不捉老鼠,其实已经成为我们这个社会一个很现实,很生动,很震撼的镜子,任何一个人,一种事物,一些认识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全部或部分影子。
就诗歌而言,其实也是一个鱼和老鼠的问题。“有**可写,谁还写诗歌?”不正是反映了我们当下文学创作和语文教学的实际吗?
不是说其他文学题裁就好写,也不是说诗歌就多么难弄。关键是诗歌这个东西讨力不落好,既无经济效益,也不大会有好的社会效益(因为几乎没有多少人看)。小说、剧本等搞好了至少可以换钱,杂文可以引领或者参与社会舆论,就连散文也还可以借着做点软广告,诗歌能做什么呢?
当然,这里面与有些诗人不争气也有关系。他们的另类和脱离实际,他们的狂傲与性情乖张,让人们在对这个群体失望的同时,也对诗歌这个样式产生了畏惧。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浮躁和不安让诗歌这种心灵的东西,再也不能安静和纯净。而诗歌一旦染上灰尘,也就会瞬间凋萎。
有鱼吃,作为猫来说,不屑于再去捉老鼠,责任并不完全在猫。有官员可做,有老板可当,有明星可秀,谁还会傻不拉及地去写什么破诗歌呢?
所以,说高考把诗歌逼的无路可走,有点冤枉高考了。但是,在把诗歌逼成“老鼠”,教大家都不再搭理诗歌的这个事件中,高考无疑恰恰扮演的是一个给猫们提供“鱼”的人。
连高考都对诗歌避而远之,谁在对诗歌有兴趣,不就成了那只形单影之的猫了吗?
说实在话,看到那只奋身跃起,紧紧抓住一只老鼠的猫影,我仿佛看到了著名诗人海子的背影和他走向铁轨的绝望!
后一篇:韩寒为什么向现代诗人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