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时评*校长实名推荐有可能成为一场闹剧?

(2009-11-23 05:21:09)
标签:

时评

校长实名推荐

闹剧

苏州中学

教育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各地中学校长实名推荐上北大的学生候选人相继产生。苏州中学校长在接受采访时说,推荐主要有三个条件,一是本人志愿,愿不愿意上北大。二是最近几次的学习成绩排名,从高到低确定面试人员。三是思想品德和平时工作表现。按照这个标准,有六名学生进入面试。最后一名叫郑子牧的学生脱颖而出。
有趣的是,央视在采访中得知,郑子牧本来就是学校的尖子,考试成绩一直以来就是前一二名。是一个综合素质都很好的学生。天津,重庆,河南等地也是一样,不约而同地走了分数确定人选的路线。有校长说,其实我们也想把有特长的但是学习成绩不是各科都很突出的推荐上去,但这样做风险太大。有学生家长说,就是不推荐,我的孩子照样也能考上北大。北大这样做是提前“掐尖”。有评论说,校长实名推荐又在变成分数的大比拼。
写到这里,我们不免要问,像这种各方都在质疑,都不欢迎的所谓改革,为什么还要硬着头皮去推行?为此我专门查了查北大实行校长实名推荐制的初衷到底是什么。原来“校长推荐制”是北京大学在2010年将要推行的一种自主招生政策,目的为进一步推进自主招生改革,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新模式,为不同类型优秀学生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在面向社会公示的前提下,提出申请,经过北大同意的校长可实名向北大推荐优秀学生。经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并经过本人同意的学生,可成为高校自主招生候选人,直接进入自主招生面试环节并可在通过后获得30分降分录取资格。请注意,这里面有两个关键地方,一个是“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新模式”,一个是“为不同类型优秀学生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但是从各推荐学校实践来看,这个目的达到了吗?既然还是以分取人,和正常的高考有什么区别呢?这不是折腾人吗!
下面是苏州中学的面试题目:
贾若楠同学的题目: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如果可以自由选择的话,他愿意生活在9世纪的中国新疆北部,如果是你,你会选择生活在什么时空区间?

    杨偲羱同学的题目:杨振宁博士曾作了一个名为“美和理论物理学”的演讲,李政道博士也把科学和艺术比作一个硬币的两面。请你谈谈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这些学科呈现出的“美感”和“艺术性”,可选择一门学科,也可选择多门学科谈谈自己的体会。

    郑子牧同学的题目: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证明世界是圆的;最近有一本书,书名叫《世界是平的》,你认为世界是怎样的?请阐述理由。

    李丰安同学的题目:文理分科是多年来一直受到关注的话题。请从你的学习经历出发谈谈你对“文理分科”的看法。

    张瑾轩同学的题目:上任不久的美国总统奥巴马获得2009年诺贝尔和平奖,请谈谈你的看法。

    潘竹君同学的题目:许多娱乐明星,如邓丽君、迈克尔·杰克逊已经成为一代人的记忆,他们的作品可以被称为“艺术经典”吗?请阐述理由。
从这些同学的面试题目中,我实在看不出有多少“多样化人才”的意思。用这样的面试题目选人,这不是走形式是什么。所以,还是校长们说的对,最后还得靠分数说话。因为就分数是硬指标,靠其他软条件都有可能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校长实名推荐制无非是套了一张“民主”的面具,最终受愚弄的还是我们老百姓。这一点,全中国人民早就看得十分清楚了。北大要是真想搞,就不要把难题推给中学校长身上,把推荐的权力放给普通老百姓,让全国人民自己推荐。像韩寒这样的学生,校长不可能推荐,自己确实有特长的,如果想去北大拿个结业证的,能不能去?如果韩寒进不了北大,却在人家通过正常考试就能考上的学生中打主意,我看是“老公公给儿媳妇暖被窝,讨力不落好”。
“校长实名推荐制”以一场闹剧开始,必然以一场闹剧结束。我们拭目以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