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德育—沟通从心开始

(2014-01-20 22:02:36)
标签:

教育

德育

沟通

http://s13/middle/6160c2d1x7698f34f5c7c&690

今天看了《一个大学生农民家长的来信》颇有感触。

 

这是很久以前发生的事情了,但是这样类似的事情每年都在发生。 

一直以来对于德育的感觉就是存在于《思想品德》之类的教科书上,或者学校里有个名字叫做“德育处”的机构,专门管学生打架、谈恋爱之类的。

 

德育有四个境界:知、清、意、行。

而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学校的德育课程都停留在“知”的层次上。“知情意”着三个方面是看不见的,而我们唯一看的见得“行”所表现出来的却又与我们预期的相距甚远。

 

甚至有人说1+1+1=0,即“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产生的作用相互抵消。家庭教的,学校学的,社会要求的,总是独立开,而无法统一。

 

道德教育,沟通非常重要。

有多少人在读大学的人能够经常打电话回家?多少人一周一次?一个月一次?几个月一次?每次讲电话的内容是否只是仅仅围绕着“钱”,关于成长,你遇到的事情?开心的事情能否和父母分享,遇到的烦恼向父母说说,不要因为他们也许文化程度没有你高而不屑一顾,他们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要多。

作为父母的,也不能一直给孩子们灌输,“你考上大学了,以后什么都不愁了”“你是天之骄子”等等观念。祖先很早就告诉我们,不劳而获是不可能的,天上即使掉馅饼,也是给有准备的人。父母把自己的辛苦告诉孩子,分享给他,告诉他,赚钱是多么不易,特别是血汗钱,如果孩子还是不能体会,断了他的经济来源,或者让他自己去赚钱(指成年人)……不出三天,他什么都明白了。别把孩子当块宝,该摔的时候还是要摔的。

 

德育贵在践行。

古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口号、标语喊了那么多年,是骡子是马拉出去遛遛。

很多人一说到践行德育,就要去敬老院之类的地方,但是,只在什么五四之类的日子去,你安的是何居心?还是要人家老爷爷老奶奶陪你逢场作戏。

身边有父母,为何不从身边开始,帮忙洗碗、打扫卫生、做饭什么的,这些再简单不过的,或者就是静下心来,听爸爸聊,陪妈妈走走。你已经向父母索取了那么多,父母要求的并不多。

记得我高中的时候有一次的作业是“写给父母的一封信”,写信N多年了,说来也惭愧,那是我第一次给父母写信,父母收到后很高兴、激动,这一封信,现在还在家里珍藏着。后来回家和爸妈说起这封信,感触颇多。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沟通从心开始,让良知回归。

 

附:《一个大学生农民家长的来信》

 

编辑同志: 
我是一位63岁的农民,今天我给您们写信,是想说说我的家事,虽说家丑不可外扬,但这些事憋在心里好长时间了,最近总感到心口痛。我儿子是一名大学生,也是我们家五代人唯一考出的大学生,这是我老俩口的骄傲啊!但因为这个不争气的东西我们也伤透了心。 
记得儿子刚考上大学时,我去学校送他,下了火车后我扛着笨重的行李走在前,儿子跟在后,本来就因为坐了一夜的火车,再加之上了点年纪刚到学校门口,就被大门前一根铁条绊倒了,我重重地摔倒在地上,行李扔出了老远,一只鞋也甩掉了。儿子向四周看了看,像怕什么似的拉住我的胳膊猛的用力拽了一下说:“干什么啊,丢不丢人!”尽管我的双腿摔得很痛,但还是得很快爬起来,捡起鞋穿上继续去背行李。把儿子安顿好后,我忙着又是挂蚊帐,又是买日用品,这一切似乎在儿子眼里都是天经地义的(事)。 


第一学期儿子一共来了三次电话,每次都是要钱,我和老伴种着三亩地,抽空我就到村里的砖厂去作苦工,开始人家说我老不肯收,我几乎给人家跪下了,人家可怜我才让干的。小闺女16岁了,初中毕业后上不起学给人家当了保姆,挣上的钱交给我后,我一分舍不得用全寄给了儿子,甚至有一段时间老伴的眼红肿得厉害,疼得一个劲流泪,都舍不得买一瓶眼药水啊!为了能多挣点钱老伴又在村子里找了一份看孩子的差事,给人家抱一天孩子只挣5元钱,没日没夜的。去年冬天儿子电话打得特别的勤,每次都是要钱,我寄了四次有6000多元,我不知道现在上学就得这么多钱。后来才听村里去打工的一个小伙子回来说他见到了我儿子了,正谈着恋爱,很潇洒。说真的我和老伴听了后不知是该气还是该高兴。然而最令我可气的是今年过年儿子回来时,那不争气的东西,居然偷改了学校的收费通知,虚报学费,这之前我只是在报上看到过这事,没想到会发生在我身上。

如今好几个月过去了,我一想起就心痛,整夜的睡不着觉。我不明白我们亲手抚养大的儿子好不容易考上大学,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不知他们在大学里除了学习文化外,还能否学到要有良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