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5/middle/615f159dg88beaac702c4&690
走进孩子的心灵
——读《对不起,孩子》有感
今日,我从《教育文汇》(2010年第4期)上,读到孙世杰(山东高密人)的一篇文章——《对不起,孩子》。那份发自心底的、对孩子的忏悔,拨动了我的心弦。
文章从辅导孩子作业时娓娓谈来,当她发现儿子的作业有多处错误时,就对儿子进行数落与指责。十岁的儿子竟然和她顶起了嘴,这时母亲大动肝火(其实,我也有类似的表现),结果儿子竟愤然逃到屋内,拒绝她的教育。经她冷静思索后,才发觉对孩子的教育过于简单粗暴,以至于失去教育理智。
好在这位母亲,进行了深刻的反省。尤其是回忆孩子曾经的闪光点,通过比较、类推、联想、综合,加上自己的换位思考,最后,她诚恳认错,请求孩子原谅!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几乎是每位家长所期盼的。然而,当父母的期望值越高时,可能对孩子的控制欲越强,孩子的精神枷锁随之增加,一个孩童失去了自由,肯定没有快乐,何以谈进步?
我们常常说要尊重孩子,究竟如何具体地去做呢?“没有自制力、不细心、思考问题不全面”,这是大多数孩子的表现,这种现象很正常。他们不是成人,我们要进行换位思考,只有走进他们内心世界,懂得儿童心理,并学会冷静分析原因,你才能真正教育好孩子。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独立意识、被别人认可的意识也逐步增强,这样,父母要充分照顾到孩子的颜面,不要当众指责,尤其不能随意贬低、嘲讽孩子,你这样做只能适得其返。父母更要理解孩子的自尊心。
有些父母常感到纳闷:我是为了孩子好啊,他们为何不“领情”呢?真让我失望!当然,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你必须走进孩子的心坎里:你的言行,不是一种威逼;而像洒在孩子心田上的甘露!你的鼓励,会令孩子精神愉悦,从而有更大的动力;你的批评,也要春风化雨,能让孩子有种愧疚和感动。
倘若,我们做父母的,不时地回顾我们童年的经历,我们会发现:在童年时期,越是无拘无束的孩子,他的生活越快乐。即使晚些学习,只要用心,定能取得成功!
依赖你的孩子,请你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心平气和地与他沟通,一定没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