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起课本与教案,我步入了教室。显然,课间的喧闹还没有平静,尽管上课铃声已经敲过,室内的追逐声、嬉闹声、说笑声此起彼伏。这节本不属我的课,(学校临时安排的课)究竟该怎么上呢?我站在讲台前闭目思索。也许是我的举动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喧哗渐渐被安静代替了。
"同学们!你们一节课能记‘三句话’吗?"同学们不知我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一个个诧异地望着我。我补充说,“这三句话很短啊,还不到三十个字呢!”“是吗?你知道老师要我们记什么呀?”连后排的几个调皮生也争大眼睛伸长脖子发问。
“这节课,我们学习温庭筠的《望江南》”我共分三个板块来完成:一是每组选一个代表先来读;二是我和同学们共同欣赏这首词的思想内容;三是试着背诵。
在进行第一个板块时,我让组长推荐学生来读,然后本组同学来校正不准的字音,同学们反响强烈。在第二个板块互动时,我先给同学讲解这首词的大意。然后,我让一个男生充当女主人用第一人称来描述。最后,我让一个女生用第三人称来描述一下。同学们有的感到可笑,有的却提出自己的中肯建议。在第三个板块时,我先让会背的同学起来背,然后大家轮流来读。
估计同学们已经背得差不多了,我就找那些平时不爱学习的学生起来背,他们也背得不错。我给予充分的肯定,看到他们脸上流露出一种惬意,我也很欣慰。
“
一节课,一首词。”内容少,难度小,在差班里,老师就不能高容量地去上课。况且你讲那么多,有谁去听呢?没办法,我们既然干教师这一行,就应该想尽最适宜的办法。既要考虑到新理念,又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我想,这也许是一种成功的尝试吧!我们千万要注意:只有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真正做到课堂的高效。且不可“对牛弹琴”啊!
(一千零一DWD写于
二零零九年十一月十七日)
附: 温庭筠《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