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刘耀椿墓志铭》
(2009-11-03 12:43:42)
标签:
万马刘氏安丘安泰世祖刘耀椿墓志铭赏析文化 |
《刘耀椿墓志铭》,作者单为鏓,时任栖霞县教谕。该《墓志铭》由赐进士出身,礼部尚书,山东巡抚,提督军门徐泽醇填讳。赐进士出身,福建巡抚,翰林院编修,徐继畲书丹。赐进士出身,大学士,军机大臣兼礼部尚书,彭蕴章篆盖。《墓志铭》讲述了刘耀椿的家世、为人、政绩等,包括了世系、卒葬、子嗣等,通过对刘耀椿的生平事迹的综合概述,高度赞扬了刘耀椿的文章学问、政治才能和道德品行,这篇文章对刘耀椿的一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刘耀椿墓志铭》,有以下两个特点。
首先,选材得当,重点突出。在刘耀椿的一生中发生过很多的事情,但是作者并没有泛泛而谈刘耀椿的一生,而是巧妙选材,刘耀椿少有鸿鹄之志、出仕勤政为民,文章一开始先叙述了刘耀椿名字的经历, “君讳耀椿:宣宗成皇帝尝书其名。御案上,谓邓尚书廷帧曰:其名乃《庄子》之大椿,以八千岁为春秋者也”。为下文写刘耀椿的事迹做好了铺垫。接下来作者写到他的政绩,表现出了他的政治才能。刘耀椿知颍上县,兴修水利,出俸禄千金劝筑堤;知阜阳县,除暴安良,一邑化之;升六安州,狱无冤民,村人山泉筑亭,曰:“刘青天泉”;摄庐州,廷杖中丞吏,斥其 “尔恃中丞吏藐郡守乎。”立予杖;知泗州,生活清贫,“卧三角榻上,市鬻胡饼,枚一钱,君日饭餤数饼为食。中单破裂,去两褎成半壁,襦中败絮累累坠地”;知安庆,捐俸银两千劝修堤,堤成,百姓谓之“刘堤”;“兴泉永道”住厦门,除洋行,助修战舰三千金,英吉利至,捐俸银三千金倡议团练,募新兵备甚设,屡沈其舰。充分表现了他的爱民之心和不畏强暴的高尚情怀。本文还重点叙述了刘耀椿著书立说,所著《刘氏族谱》三十六卷,《青州府志》六十四卷,《海南归棹词》二卷,为后人留下了宝贵文化遗产。通过这样几个事件,刘耀椿令人敬佩的一生便已浮现在我们眼前。这几桩事件都能够把刘耀椿人生中的亮点表现出来,是刘耀椿一生的高度概括。作者这种选材的能力和技巧相当的高深,由此可见他的文学功底之深厚。
再次,寄托了自己情感。一般在写墓志铭的时候,撰写人只是需要把死者生平的事迹写上,并且给予赞扬就行。但是在这篇墓志铭中,我们可以看到整篇文章都饱含深情。刘耀椿、单为鏓为挚友,刘耀椿主讲泺源书院时,曾委托作者到栖霞寻根访祖,二人书信往里频繁,可谓志同道合。因此刘耀椿的去职和离去给单为鏓带来了巨大的悲伤。刘耀椿因鸦片战争失败而被削职归里,作者写到:“自古奇人杰士往往中于吏议,一蹶而不振,虽长才大略无所得施,邲之败,晋侯不杀林父,淆之败,秦伯尤用孟明。语有之。使功不如使过。使当时有人上书,谓例所以绳众也,非所以待贤者,念其忠清素著,宜使白衣领职,他人不得援以为例,如是君必复用,而惜乎无其人也。才之用不用,盖有天焉,君功名宜止于是。世之所赖于君者,以止于是。故虽名字不于圣人之心,而不能大显于时,虽君相不能造命也。呜呼,悕矣”对刘耀椿的遭遇给予深深的同情。感情真挚,溢于言表。这篇文章,作者除了表达了对刘耀椿的深厚感情之外,还借题发挥,表达了自己的当时官场、对执政者压抑人才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