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康生活之四 - to WALK New York

标签:
小康生活cornell纽约桥manhattanbrooklyn华尔街杂谈 |
在纽约生活过8年的Jenny说,纽约市一个值得用脚去丈量,用心去体会,用活力去拥抱的城市。于是 I decide to WALK New York first.
我喜欢桥,尤其是那些有工业感、历史感的桥。纽约的桥正是这样,前一次来的时候是冬天,没有发挥出我“好摄之徒”的本色,这次决定一定看个过瘾、拍个过瘾。我住的酒店位于SOHO区,走路过去Manhattan Bridge不过10分钟,于是清晨7点,我出门了。一路上不是晨练的老人,就是扫街的黑哥哥,看到背着个大“驴包”,手里拎个大相机,横行霸道的我,都友好地打招呼。
这个应该就是New York City Hall吧,我看这么雄伟,多半是。
City Hall的旁边,是一个更加雄伟的建筑,看那些柱子貌似有些眼熟 – 想起来了,美国的很多法院啊、图书馆啥的,都是这样的大柱子。凑前一看,还真的是法院。想着我这个一心拿美国律师执照的人,虽说轮不到我到美国打官司,可是都来凑热闹上人家的法学院了,还是表示一下景仰吧。
好好看看大楼帽子上的这行字,才理解了为啥美国的法院都有这样的大柱子:THE TRUE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IS THE FIRMEST PILLAR OF GOOD GOVERNMENT. 翻译成中文咋说:真实的司法体系是好政府的坚固的大柱子?
好好地给大柱子们一个特写。
法院旁边是个小公园,很多老人在晨练。看到一个悠哉悠哉的尼姑MM在打拳,尼姑不在庵里敲木鱼,来这大城市耍个啥子嘛?现在的尼姑都学坏了。不过,回头想想,我都没看到人家的脸,怎么知道是和尚还是尼姑呢?
终于来到了让我心动的Manhattan Bridge和Brooklyn Bridge了,故地重游,我依然激动。近处的是Manhattan Bridge,远处的是Brooklyn Bridge,右下角就是曼哈顿城中的高楼大厦。
这两座桥,斑驳的桥墩凝聚着沉重的历史,厚实的线条证明着当时工业的发达。
再往前走,是Pier 17,十七码头。码头上的“北京”船依然伫立,不知要驶向何方。
从十七码头出来已经9点钟了,Wall Street川流不息的人群还和以往一样急匆匆的,我也和上班族一样买了份街头早餐,坐在附近的长凳上吃。说我在这里上班的估计没人信,那就说是前两天刚失业的,总该可以了吧。我把“驴包”卸下来,包上还挂着小Emily送我的平安熊。
华尔街真的是又小又窄,纽约交易所还是很多游人在照相,不知是否在寻找曾经的辉煌?
很多人,尤其是一些日本MM,都爬上去搔首弄姿地抱着这老爷爷合影,我就不凑这热闹了,保持中国人的内敛和克制。
华尔小街的尽头也是一个美丽的叫不上名字的教堂。
一个求职的大叔,让整条街的气氛有些怪异。再看大叔手里的“求职意向书”,他好像没什么不能做的,直接做老板算了。可是,大叔啊大叔,咋还穿双球鞋呢?怕站得太累?看来还真是不舍得委屈自己啊,老板会喜欢这样的员工吗。
逛完了华尔街,赶快跑去59街的Columbus Circle和Franny见面,Franny是40年前Cornell本科毕业,NYU的JD,现在一家大公司做General Counsel,我去和她取取经。地铁系统把我搞得这叫一个晕啊。一个连接站,就能换7条不同的线。怪不得纽约人工这么贵,还在每个出口的小盒子里放一个老黑,专门解答咋换车的问题。我可一点儿不浪费这免费资源,到哪站都问个底儿掉,搞清楚了再上车。
北京的地铁到现在还没搞明白,现在又要学习纽约地铁。幸亏我是个学习能力比较强的人啊。
这就是能换7条线的换乘站。估计还不是最高记录。
在街上,经常看到穿戴成这样的犹太人。据说他们是美国最富有的人,可是永远是穿成这样破破烂烂的黑褂子里,或许有人天生的爱好就只有数钞票?由于我一向对有钱有势的人的恐惧心理,追着去照相时,手竟然发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