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课程体系“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2014-05-27 09:38:05)分类: 校园新闻快递 |
王强(召集人)、陈光浩、赵晓天、刘庆兵、蔡敏胜、刘建平
目前,国内学校基本上还是千校一面、万人一书。这与各校“忠实”地执行千篇一律的课程是息息相关的。新课程改革以来,校长引领学校建立了自己的课程体系的不多,被认可的更少。
我们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自2006年以来进行的学校课程再造,绩效显著,顾明远、郭元祥等教授认为我们的课程价值观及实践探索属领先水平。
郭元祥教授在“走向课程领导”里写到:
我一直觉得,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中小学提出了三大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挑战:校长的课程领导能力、教师的课程意识、学校的课程制度。如何克服长期以来单一的课程管理制度导致的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在课程面前的“忠实执行”状况,成为摆在广大中小学面前的全新课题:校长如何领导课程?怎样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创新具有何种品质的学校课程制度?更为重要的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价值观如何定位?广东省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刘建平校长所进行的学校课程再造——让教育与生命同行,给出了解决这一全新课题的明确答案。
松山湖中心小学的课程建设,并不仅仅是单一地开展了校本课程开发。从“基础型课程”到“拓展型课程”乃至“体验型课程”,他们已经建立了一个洋溢着生命活力的课程体系……课程改革十多年来,我考察过数百所中小学,像松山湖中心小学这样基于课程的“跑道”,建设学校文化、建构意义课程、创新课程制度、深化学校变革的学校真的太少了。
课程改革是一段旅程,我们任重而道远!真的希望松山湖中心小学的教育理念和课程实践能够发扬光大。
教育与生命同行!让我们为此付出自己的教育良知、教育情怀、教育责任。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进行的学校课程再造,即“建立富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其“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表述不够简明;同时,“建立富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要大书特书课程体系。
1.是什么?即建立了一个怎样的课程体系?
“三位一体”课程体系:聚焦于生命成长的核心要素(或基本要素),我们将课程整合后划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及体验型课程。基础型课程定位求准即关注塑造精神生命,拓展型课程品位求高即关注开琢自然生命,体验型课程生态位求美即关注构建社会生命。三者关联互动,相得益彰,让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栖息地。
基础型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体育、音乐、美术等,定位求准指当下科学精神教育和人文精神教育严重缺失的倾向需要拨乱反正。
拓展型课程由综合实践、地方及校本课程整合而来,是对基础型课程的延伸和补充,包括一手钢笔好字、一些文雅气质、一种探究习惯、一门兴趣爱好、一项健身技能,指向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体验型课程由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及班队活动整合而来,包括主题体验活动及校园节文化。其中的主题体验活动一至六年级分别是我与己、我与家、我与人、我与国、我与地、我与天等六大主题体验活动,指向“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我如何去”。
2.为什么?即为何要建立这样的课程体系?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主要载体,什么样的课程理想、什么样的课程教学,决定着培养什么样的人。人的生命是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的有机统一体,儿童是“完整的人”,不能被偏废或肢解。我们基于培养“完整的人”,从开琢自然生命、构建社会生命、塑造精神生命出发,聚焦生命成长的核心要素(或基本要素),重建课程结构及课程教学,建立了一个洋溢着生命活力的“三位一体”课程体系。
学校课程结构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学生的素质结构,直接反映了教育将培养出怎样的人,体现了学校的教育追求。我们的课程主要包括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及体验型课程等三类课程,主要对应自然生命的开琢、社会生命的构建和精神生命的塑造,充分体现了基础性、选择性与体验性等基本特征。
3.怎么做?即建立这个课程体系的举措有哪些?
1.以整合重建课程结构,聚焦生命成长。
其一是将综合实践活动、地方及校本课程整合为拓展型课程,其二是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及班队活动整合为体验型课程。
2.以联动重建课程教学,提升生命价值。
其一是课程实施策略整体联动,其二是课堂教学策略:基础型课程情知互动、拓展型课程技趣互促、体验型课程道行互通。
关于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个洋溢着生命活力的课程体系(不仅仅是拓展型课程),多家教育刊物如《中国教师》《教育》旬刊《广东教育》《师资建设》《新课程》再三约稿,想让更多的教育人得到启迪,惠及更多学生及教师。
撰文选题抛砖引玉如下,请赐稿或提出新命题撰文:
1.学校课程再造:让教育与生命同行
——解读广东省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三位一体”课程体系
2.学校课程再造:1=1+1+1
——广东省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的课程改革
3.学校课程再造:整合促减负,联动促高效
——广东省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的课程改革
4.学校课程再造:以学生为本的“二度回归”
——广东省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的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