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正苗族摔跤舞由家族走向民族

蒙正苗族摔跤舞由家族走向民族
一、男女摔跤舞是供竹王必举行的一个程序
至今蒙正男性成人家里都还供奉着夜郎竹王的偶像,逝后用供奉的竹片陪葬为证回归祖宗。妇女用两块竹片髻在头顶上,以示对竹王至高无尚的崇拜。千百年来,他们笃信夜郎竹王就是自己的祖先。专家称:蒙正苗族的竹王崇拜,就是传承了史书上记载关于竹王传说的“活态”文化。夜郎国虽然已经消失了两千多年,但它的“活态”文化还在民间;专家认定:蒙正苗族是古夜郎国王室后裔。
蒙正苗族的竹王崇拜,黔府发(2007)16号文件《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通知》,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1年6月安顺市人民政府公布,蒙正苗族“夜郎竹王崇拜”被评选为安顺市八大民俗之一。
二、蒙正苗族“男女摔跤舞”的组成及道具
摔跤舞由3人组成,1男人吹着芦笙走在前面,一妇女(男扮)走在中间,边走边捻麻 ,一男人走在扮女的后面,身挎一竹兜(牛嘴笼),竹兜里装着稻草,两只手端着一竹筛,边走边舞。用竹筛去碰前面女人(男扮)的屁股,碰第一次,女的回过头来对男的说,不要开玩笑,我忙捻麻;碰第二次,女的回过头来对男的说,不要开玩笑,我忙捻麻;碰第三次,女的发火了,把麻丢在在地下,回过头来对男的说,等老娘来看你哈,男的也把竹筛丢在地下,两个抱起就摔起跤来。
三、 蒙正“摔跤舞”能传承千年的背景
蒙正苗族的“男女摔跤舞” 能传承千年的背景,这个舞蹈是各家族在束供竹王偶像时必须举行的一个程序。
“男女摔跤舞”是在把竹王偶像束好后,把“竹王偶像”立在一个竹筛里,请竹王老祖公坐在堂屋神龛中间看子孙们表演活动。先在堂屋里铺上稻草(以防倒的人碰伤),稻草铺好后就举行摔跤舞表演,此时参加束供竹王的家族男女老少,寨邻帮忙的都来看热闹,堂屋四面站不下,小孩爬到楼上去看。
摔跤舞要摔三次,其中:女的要倒两次,男的只能倒一次。如扮女的劲大摔不倒下去,站在旁边的人都要帮忙男的,伸手去拉女的脚,围观的男女老少哄堂大笑。
四、祭师王正明说:这个舞蹈是纪念始祖伏羲女娲
蒙正苗族为什么一定要把“男女摔跤舞”列入束供竹王必须举行的一个程序来做?千百年来大家只知道是前人兴,后人跟,世代传承,没有人细究。问题的提出是: 这个摔跤舞为什么男的只倒一次,女的要倒两次呢?祭师王正明说:这个舞蹈是纪念始祖伏羲女娲。
五、摔跤舞,由家族走向民族
以往“摔跤舞”都是在各家族中举行。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2014年在夜郎竹王节首次亮相,由家族走向民族。这个原始古朴的“男女摔跤舞” 的道具,是日常生活用具,是一个原汁原味的原生态民间舞蹈。具有历史性、知识性和欣赏性,不仅给观众带来无限的追思与欢乐,把观众带回到远古时期的追忆,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镇宁自治县夜郎竹王文化研究会会长
2024年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