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宁苗族竹王崇拜列贵州省政府非遗暨省人大立法保护十六周年欢庆活动举行

镇宁苗族竹王崇拜列贵州省政府非遗暨省人大立法保护十六周年欢庆活动举行
一、镇宁苗族竹王崇拜列省非遗暨立法保护
镇宁苗族竹王崇拜,两千多年来历朝历代无人问津。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政府对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十分重视。镇宁苗族竹王崇拜2006年由镇宁自治县文体广播电视局申报,安顺市人民政府安府发(2006)30号批准为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今已17年。。
2007年5月31日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发(2007)16号批准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今已16年。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于2016年1月16日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通过,2016年5月27日贵州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批准,自2016年7月1日起施行至今已7年。
二、举办竹王崇拜非遗保护16周年活动隆重
镇宁苗族竹王崇拜列贵州省政府非遗暨省人大立法保护十六周年欢庆活动。镇宁自治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在经费上给予支持,由民间组织镇宁自治县夜郎竹王文化研究会主办。
2023年7月29日镇宁苗族竹王崇拜列贵州省政府非遗暨省人大立法保护十六周年欢庆活动在夜郎竹王文化活动场隆重举行。这是竹王后裔两千多年来的第一次会议,在竹王后裔中是一件大事、喜事。参加活动代表300余人。
活动举行前竹王后裔在竹王祠祭坛处举行了庄重的祭祖仪式;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促进会给镇宁自治县夜郎竹王文化研究会授予《镇宁苗族竹王崇拜传承基地》牌,镇宁瀑声诗社送给共勉条幅。竹王文化研究会杨文金致词,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促进会会长段丽娜讲了传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意义,高级律师范述喜讲了镇宁苗族竹王崇拜列贵州省政府非遗暨省人大立法保护重要意义。
三、各民族服饰闪亮活动场。
本次活动邀请前来参加的有各级领导、专家学者、商家、媒体记者和苗族、布依族、汉族服饰歌舞代表队,不仅展示了各民族多彩的精神风貌,而且充分体现活动是一个民族团结包容的欢庆活动。多姿多彩的各民族服饰、乐器文化,体现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多元文化和特色文化。各民族的原生态歌舞、乐器,营造了浓郁的活动氛围,让参加的各族群众在活动中感受文化的韵味;不仅是增添了“竹王崇拜非遗保沪16周年”的活动内容,而且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同时传承了传統文化,让根植于民间的优秀传统文化在贵州这块古老文明的土地上永放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