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48年,《竹王崇拜》一书脱稿!

历经48年,《竹王崇拜》一书脱稿!

前言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说:“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
宋代思想家、教育家朱熹的诗作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一、竹王是第一个夜郎王
夜郎国在历史上存在约200多年,夜郎王可能有10多个,夜郎王是个总称。竹王就是第一个夜郎王。在《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卷八十六载:“夜郎者,初有女子浣于遯水,有三节大竹流入足间,闻其中有号声,剖竹视之,得一男兒,归而养之。及长,有才武,自立为夜郎侯,以竹为姓。……”。关于竹王的记载,不仅是在 《后汉书》有记载,而且在《华阳国志》、《水经注》、《贵州通志》、《安顺府志》、民国《镇宁县志》均有记载。
二、竹王崇拜研究
蒙正苗族千百年来家家户户都供奉着祖先竹王偶像在楼上,竹王偶像成了一个家庭的人生依附,生得到竹王的庇护,逝后用供奉的竹王偶像竹片陪葬,逝者揣着竹片为证回归祖宗,有竹片为证,祖宗竹王才承认回归宗庙。如男性成人在世时不举行供竹王仪式,就是80岁的人逝后没有竹片陪葬,到阴间去得不到祖宗的承认,只能当小孩看待。因此,蒙正苗族男性成人后都要举行供竹王仪式。
由于年代久远,老百姓不知道竹王,也不知道夜郎王,只知道竹老祖宗。我是1972年就举行了供竹王仪式的,时25岁,任革利公社书记。供在楼上不能动,没有研究,只知道前人兴,后人跟。
1975年我在我在江龙区工作,任区长。一天晚上与蒙正苗族几个耆老摆谈,我提出我们家家户户供在楼上的竹老祖宗是“人”还是“神”?经我一提,在坐的都说;“可能是人?还有胡须?” 从那以后我就对竹王崇拜民俗事象进行了田野调查,同时查阅了史书关于竹王的记载。1985年省里抢救编写民族民间三套集成,贵州民族学院教授潘定智到镇宁调研,我陪同到江龙、革利调查,潘定智教授在江龙营盘山看了我供的竹老祖宗偶像后说:“是供竹王”。历经了48年,搜集拍摄的图片、资料较多,但很凌乱,连我自己要查找有时都难找到。就我组织竹王节活动16届,也才是16年,有的都忘了!为方便查找和留存,按内容归类,我把它汇编成书,定名《竹王崇拜》。
三、了却一桩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