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注:莱州千佛阁是由我十一世祖张端公在顺治二年(1645年)集资筹建,为弄清来弄去脉的缘由,作为晚辈,有责任来对此事做以说明。在查阅了有关史料中,并与《掖邑张氏族谱》 衔接,分两个方面谈一下有关莱州千佛阁的前世今生,让后人对这段历史有一个清晰的认知,现将全文如下:
http://s16/mw690/001MxxMWzy70sVYYFendf&690
莱州千佛阁的前世今生
◎张国良
(一)顺军进京 大明覆亡
明末甲申(公元1644年3月10日),李自成攻陷北京,3月18日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今景山)。大明覆亡。李自成登临皇极殿,各军的将领次第入城,并把大臣们的府第作为追缴钱财的衙门,名曰:追赃。以官第等级大小而定缴银的数目,一品缴银必须累万,以下必须累千。痛快献银者,马上放人,匿银不献者,大刑伺侯。对那些贪官污吏来说,“追赃”是应该的,如:周皇后的父亲周奎,被顺军抄家出搜了无数奇珍异宝,拉了几十车,光是现银就足足53万两;首辅魏藻德在被夹棍夹用刑后交出白银数万两;被刘宗敏囚禁的陈演(原内阁首辅),主动交出四万银两后释放。但这种追赃也有不合理的地方,如:张忻虽位居刑部尚书,但他为官清廉,官阶虽高却没钱可缴。张端刚踏入仕途 俸禄也不多。权将军刘宗敏制作了五千具夹棍,对交不出钱财明朝的遗臣们,严讯拷打。“木皆生棱,用钉相连,以夹人无不骨碎。夹棍之下收获倒是很可观。“凡拷夹百官,大抵家资万金者,过逼二三万,数稍不满,再行严比,夹打炮烙,备极惨毒,不死不休”,哭号哀鸣之声响彻街坊。仅刘宗敏就追缴财物银两值一千万两。(摘:李自成进京后极短时间灭亡)。
(二)为报佛恩 筹建宝阁
大顺军追缴钱财期间,张端公被执,云:端公与其父(张忻公)有金牌一块,逼其交出。随逼交银两,残刑数日,板子打,夹棍夹,滴水未进。端公受刑中只觉得眼冒金星,昏昏沉沉中出现了幻觉,见一神人,满身是手,手中长眼,护住了他的身体,受刑时未觉疼痛。端公心想,定有菩萨保佑。当晚,昏厥一梦,见有大佛从天而降,将其托入仙境。复苏之晨,清兵将至,清军仓惶欲遁,趁机,端公由家人扶掖出都,取道由海上回到莱州。清朝建立后,张忻父子由山东巡抚方大猷(浙江乌程人)荐举,被顺治皇帝召回北京。张忻被任为天津巡抚,张端后任礼部侍郎,拜国史院大学士。端公为报佛恩,于顺治二年(1645年)筹集资金建千佛阁(原名:福庆禅院,后改名为海南寺),坐落在莱州城东北马道,大门西向,大院北面建有一座木结构建筑传统古代双层阁楼大殿,大殿坐北朝南,殿中塑有一尊高大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雕像,高有数丈、直入顶层、头抵殿梁;佛身金光闪闪、熠熠生辉、耀眼夺目;佛像慈眉善目、面带微笑、文静端庄,手持净瓶杨柳盘坐在莲花中央,具有无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疾苦、普渡天下苍生。仿佛把福音播洒人间,保一方百姓平安、幸福。另有数百尊铜制小佛千姿百态,坐立在莲花掰上。殿阁对面有一座戏楼,东、西各建有两排庑房,殿前正中悬有“大悲宝阁”匾额,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此匾由清初礼部尚书、大书法家王铎题写,是莱州四大明匾之一。可惜,此匾抗战时期被盗,下落不明。(注:为不缺这个遗憾,笔者特意到网上查找书法家王铎大师的书法作品,经过反复的查找后,很高兴在他的书法里找到这几个字,又让我的朋友把这几个字做成匾额,看起来还不错,也算补上了这个遗憾,现发上共享)
http://s12/mw690/001MxxMWzy71gLbphyz2b&690
张端公著名的藏书家。自幼留心保存典籍,清朝人毛贽曾说过:“吾莱藏书之富,首推文安相国(即张端)。”曾购置全部藏经及其他书籍万卷藏于阁内,清末明初军阀混战,藏书损坏大半。后由山东省图书馆王献堂馆长前往整理,仅存2275册,便将这些残编碎纸分装8大箱、18麻袋,运往济南,归山东省立图书馆收藏至今。
殿阁西向为张氏家庙,供奉有张氏宗亲神主牌位,所以千佛阁有张氏家庙之称。(此材料根据《掖邑张氏族谱》乾隆癸丑仲春整理)
注:现在的千佛阁是莱州东北隅村在1995年投资1500万元重建的。
2016年3月26—28日于工作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