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经营的利弊得失分析
(2016-01-12 14:06:23)
标签:
多元化营销管理战略财经家居 |
分类: 管理心得 |
企业发展采取“多元化”还是“专业化”,个人认为,多元化经营的前提,一是企业主业在市场占有率、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等都已经到了非常高的水平;二是新进入的领域必有优势所在,也就是说有其核心竞争力优势。成功的多元化企业都是专业化成功之后的延伸。下面就多元化的利弊进行分析。
根据与原有业务和新增业务之间是否关联为依据,将多元化经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相关多元化,他又包括三种类型:技术相关多元化、资源相关多元化和市场相关多元化。另一种是非相关多元化。这种多元化的各个基本单元,无论在技术上,物资资源上,还是在市场上都是完全不相关。
当外部环境允许,而新增业务又有较大市场前景,可利用现有资源,开展相关多元化经营,可以规避风险,实现资源共享,产生1+1>2的效果。否则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会造成人、财、物等资源分散,管理难度增加,效率下降。
一、多元化经营的优势
多元化的核心是通过实现资源共享(如销售网络,科研开发,原材料等),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分散风险,提升企业综合势力。
1.充分利用企业内部优势
多元化经营与专业化经营相比,是将多个产业、产品放在一个企业或者企业集团内进行,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技术优势、市场优势、管理优势等资源优势,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与专业化经营企业比,更有效率,能获取更高的投资报酬。
多元化经营可建立企业内部资本市场。一般来说,专业化经营的企业无法按照合理的成本筹措到足够的资金时,就不得不放弃一些能获利的投资项目。而多元化经营企业创造了一个很大的内部资本市场,企业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的资金的调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资金不足的问题,使多元化经营企业比专业化经营企业得到更多的投资和获利的机会。
相关多元化经营可将外部非确定性交易契约变成了内部合约,节省外部交易成本。
2.有效规避企业经营风险
专业化经营很容易受宏观经济不景气的打击,造成整个企业的亏损,甚至倒闭。实行多元化经营,能够避免经营范围单一造成企业过于依赖某一市场易产生波动的弱点,使企业在遭受某一产品或经营领域的挫折时,通过在其它产品或行业的经营成功而弥补亏损,从而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并尽量减少风险损失。
3.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相关多元化经营有利于企业人才的培养。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内有完整的产业链,可实现人员轮岗,管理人员能更好地了解上、下游产业链上不同的需求,管理更具针对性,人员成长更快。
二、多元化经营的弊端
企业对诸多项目不仅投资而且自我经营,把有限的资金分散在多个经营项目上,结果哪一个项目也达不到规模经济,以致经营亏损。
无关联多元化经营大多是通过购并行为实现的,一个全新领域容易出现决策失误。俗话说“隔行如隔山”,由于对购并对象所在行业不太熟悉,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所作的决策难以都是精准的。失误的决策不仅会使更多的支柱产业难以建立起来,反而为原有的支柱产业增加许多负担。
多元化经营会造成管理质量下降。这是因为,无关联多元化中的购并,会使企业的分支机构迅速增多,管理工作的难度增加。总部管理人员不仅没时间熟悉产品专门知识,而且无法运用既有知识恰当评价经营单位的建议与业绩,使无关联企业在兼并之后无法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三、结论
中国企业多元化经营大多数都是“小而弱”的企业单元组成,很容易遭受竞争的冲击。建议应以核心竞争力为依据,以核心竞争力去选择多元化经营的领域,应更多地考虑自己的资源、能力和专长,在自己拥有一定优势的领域附近经营,而不是简单地扩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