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6/mw690/001MxqEBgy6Mw9gDKvjf5&690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位于杭州转塘镇,周围是青山绿水。新建一期工程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设有视觉艺术学院、传媒动画学院和基础教育中心三个教学单位。校区总体规划十分注重校园整体环境的意境营造和生态环境保护,借鉴中、西方大学校园的发展模式,创造一个功能分区合理,融建筑、空间、园林绿化、自然环境于一体的校园总体布局,真正建成符合教育旅游要求的园林式、开放式的校园环境。
http://s8/mw690/001MxqEBgy6MwaloDxJ17&690
中国美院象山校区一、二期工程均由该院建筑系主任、著名设计师王澍设计。“在飘移的空间里,有中国建筑的发展脉络。”象山校区周围青山绿水,白鹭满山。校园工程体现了一种不同的中国建筑营造观,超过 300万片不同年代的旧砖瓦被从华东各省的拆房现场收集到象山,这些可能被作为垃圾抛弃的东西在这里被循环利用,并有效控制了造价。
http://s16/mw690/001MxqEBgy6Mw9oQaVpcf&690
以中国传统“大合院”的形式,使建筑之间都是院落,整体建筑看来仿佛自土地中生长起来。建筑中的宽大走廊,如路亭般的山边、水边小屋,都是某种既可步行,又可展览,又可以成为城市旅游一个新的文化景观。
http://s12/mw690/001MxqEBgy6MwagBmszdb&690
质朴而谦逊的砖墙、石墙、夯土墙、水泥抹灰本色墙,简单的砌筑方式,随自然而变,生趣盎然,间杂以简易木作,钢构,体现出人们在长期与山水的共存中,一种面对自然的本能的基本智慧。
http://s9/mw690/001MxqEBgy6Mw9s1IGA98&690
中国美院象山校区设计者认为,规划并建设一个美术学院的校园,不仅是一个景观问题,而是在更本质的层次上对建设模式的选择。决定着知识与教育将来在一个什么样的人文世界中成长,决定着学生的世界观、艺术观、道德观将在一个什么样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养育,并最终影响、决定着我们所生存的这块土地的未来。所以整个方案正是重新发现自然,并让建筑场所回到重新再造自然场景之中,回到一个有森林、花草、山水组成的原生态的自然之中的一个尝试。
http://s1/mw690/001MxqEBgy6Mw9Qvpuge0&690
象山山耸水环,风景充满诗性迷蒙,设计者从中国传统造园思想出发,对山水进行整理,这种思想隐含的一个重要意思是:人的房屋不应是最重要的,在江南的弱势山水中,房屋应该质朴而谦逊,避免过分夸张的建筑体量与造型表现,建筑首先应考虑隐退。
http://s8/mw690/001MxqEBgy6Mw9UlnQrc7&690
而“天人合一”的人文思想,也在其中体现。设计者建立起一个以“回”字为基点的场所模式,“回”即合院,从此出发,遵循一种减法原则,所有校园建筑都是“回”的莫种削减结果,如汉字的偏旁部首,而聚合的形态,直接来自对象山原有自发性山地建筑聚落形态的直觉把握。
http://s15/mw690/001MxqEBgy6MwaaUgX42e&690
为保持这种文化上的连续性,规划方案种选择了两组旧农舍,建议迁而不拆,就地改造。我们看到远处田野中的高压线铁架,成了视觉中的灭点,真是绝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