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走遍陕西
走遍陕西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39
  • 关注人气:5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安游记---陕西彬县大佛寺 (应福寺)

(2010-01-16 18:14:42)
标签:

杂谈

彬县,古称为“豳(bin)州”,在唐开元十三年(725)二月,因“豳”与“幽”字形相近,易混淆,诏改豳州为邠州。其范围包括咸阳的彬县,长武,旬邑,甘肃的灵台等地。之后逐步演变为彬县。离开彬县县城的彬塔,乘坐3路公交车(2元车费),走312国道大约8公里即可到达“大佛寺”。大佛寺为俗名,正式名称为“应福寺”,是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纪念唐初他指挥的“浅水塬大战”中阵亡将士,超度亡灵所建立。

 

http://s2/middle/61588c05g7d4596c9d841&690(应福寺)" TITLE="长安游记---陕西彬县大佛寺 (应福寺)" />

 

 

大佛寺远景

 

 

大佛寺石窟开凿在河南岸的石崖峭壁上,紧邻312国道。窟前5层楼阁屹立。根据文献记载,大佛寺石窟群现存大小窟、龛361个,其中洞窟107个,佛龛254个,内有造像的洞窟共19个,造像1498尊。东部87窟称之为“东窟”;中部12窟称之为“中崖”,即“明镜台”;西部8窟称之为“西崖”。东崖和中崖洞窟比较密集。开凿较早、规模最大和保存最为完整的是“大佛洞”。其次,是“千佛洞”和“罗汉洞”,大约开凿于唐高宗执政时期。窟前有砖木结构的5层护楼,原为唐建,现存建筑是明代嘉靖年间重修,经清代修建而成的,楼高32米。第一、二层用条砖“一顺一丁”平砌。台基为方形,顶部为六角的攒尖式顶。第一层门楣上刻“觉路”二字。第二层垒砌3个拱形门洞,正中门洞上刻“明镜台”3个字,3个门洞与大佛洞相通,大佛洞内光线明朗,便于礼佛者站在洞内瞻仰洞内所有的群像,使大佛洞内诸造像以最好的光线和最佳的角度呈现在礼佛者面前。

 

http://s15/middle/61588c05g7d45a46f692e&690(应福寺)" TITLE="长安游记---陕西彬县大佛寺 (应福寺)" />

 

 

庄严的释迦牟尼大佛像

 

在明镜台的中间门洞中,正对的是大佛的头部,端庄稳健,目光慈祥。大佛身高二十四米,造型雄伟、雕饰富丽,发式作螺髻形,雍容端庄,耳垂、披衣、袒胸、盘膝端坐在莲座上,体态自然丰满,颇显唐代风格。大佛窟中大佛依岩跌坐,佛身健硕雄伟,其体积之庞大,古人称之为: “一指之大几为腰”。

 

根据考证,该大佛的雕刻应在唐朝初年即完工。在春夏季节的上午,光线自左侧上方的开口处射入,形成一道光柱,将大佛的面目照射的及其清晰,而且洞窟之中其他地方相对黑暗,显得大佛更加雄伟华丽,其佛光普照之景象更让信徒慑服。自第三层之上全部成为木构建筑,各层面阔与高度,自下而上逐渐减小,整体轮廓为方塔形,每层辟有门窗,造有栏杆,拾级而上,可以登临眺望。为了保护大殿的结构,文管部门已经将门廊上锁,禁止游人出入,但是2003年我第一次来此的时候,正巧锁已经锈了,偷偷上去并通过一段非常陡峭的锁链,有幸爬到了大佛寺最高的阁楼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