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者见乐
悲者曰悲
处于同一个日子,居于同一片天地之间,即使面对同样的人和事,不同人往往也会有不同的感触、感觉、感受和感想,而这感触、感觉、感受和感想的不同,除基于当时、当场的客观环境和主观情绪之外,更基于不同人“三观”主流上一贯的“乐观”或“悲观”。
受先天素质和后天素养的影响,有的人看人想事、看现在想未来往往倾向于“真善美”的一面,总能看到希望、想到光明;有的人看人想事、看现在想未来却常常关注于“假恶丑”的一侧,总是想到失望、看到阴暗。前者,统称“乐观者”;后者,全属“悲观者”。
比如——
对待季节变换,乐观者曰:“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悲观者云:“春天到了,冬天便不远了!”
对待困境,乐观者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悲观者言:“屋漏偏逢连阴雨,船破又遇顶头风!”
对待运势,乐观者坚信:“否极泰来!”悲观者担忧:“盛极则衰!”
对待前程,乐观者自信:“面包会有的!”悲观者自卑:“听天由命吧!”
对待生活,乐观者潇洒:“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悲观者抱怨:“总有解不完的麻烦事!”
对待未来,乐观者畅想:“彩虹总在风雨后!”悲观者恐惧:“大灾过去是大疫!”
对待境遇,乐观者认定逆境是:“黎明前的黑暗!”悲观者认准顺境为:“回光前的返照!”
对待坎坷,乐观者振臂高喊:“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悲观者扪胸徒呼:“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对待成功,乐观者总结:“有耕耘必有收获!”悲观者感觉:“瞎猫碰上死耗子!”
对待失败,乐观者坦然:“失败是成功之母!”悲观者沮丧:“上帝与他人同在!”
……
乐观和悲观,都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无所谓孰优孰劣、谁长谁短。本人总体上算是个“乐观主义者”,无论是在什么地方、自任何人身上、从所有事那儿都能找出些“可乐”之点,从而总是感觉处处可乐、人人可乐、事事可乐、天天可乐。因乐在其中,深知乐的乐趣,故而希望包括派驻队友们在内的更多人成为“乐观主义者”,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多地“自得其乐”、更少地“自寻烦恼”,就像谁都知道的那个反问句——“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何必不开开心心地度过每一天?”
笑比哭好、乐比悲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