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优”和“劣”

(2023-01-12 18:49:56)
标签:

辩证法

分类: 《感而发之》

“优”和“劣”

“优”和“劣”

    在数学、自然科学及体育竞技领域,绝大多数过程和结论的验证或评价指标是客观的、标准是刚性的,一般是对就是对、不对就是不对,优就是优、劣就是劣,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比如,数学上的“1+1”,结论得“2”是对的,得“3”就是不对的;比如,野生山参比种植人参“人参皂苷”含量高,野山参就比种植人参好,种植人参比野山参“人参皂苷”含量低,种植山参就比野山参不好;再比如,搏击台上,张三三拳打倒了李四,裁判会判张三“强”李四“弱”,李四四脚踹趴了张三,观众则知张三“弱”李四“强”……而在哲学、社会科学包括管理科学领域,过程和结论的验证或评价指标却多是主观的、标准多是弹性的,一般难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绝对真理”,不存在“普遍价值”,更多情况下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仅没有“谁优谁劣”“谁好谁不好”的问题,许多时候“谁对谁错”“谁对谁不对”的问题也不存在。比如,张三信奉“忠臣不事二主,贞女不嫁二男”,史颂其“忠”“节”,李四恪守“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人赞之“机”“智”,本是不共戴天的强烈冲突,谁可断谁优谁劣、谁好谁不好?比如,对于“冬天好过还是夏天好过”的问题,胖子怕热说“冬天好”,瘦子惧冷说“夏天好”,本是水火不容的严重对立,孰能判孰优孰劣、孰对孰不对?再比如,金庸的武侠小说迷倒了千千万万的“金庸迷”,恨不得要高呼“金庸万岁”,琼瑶的言情剧征服了万万千千的“琼瑶粉”,忍不住要恭祝“琼瑶吉祥”,本是文武刚柔的极度不同,谁会评谁优谁劣、谁好谁不好?
    之所以难分高下、难辨优劣、难判输赢、难断良莠,是因为没有分、辨、判、断之客观的、统一的、刚性的标准和尺度,是因为分、辨、判、断之标准和尺度很主观、很不一、很有弹性。看问题的着眼点不同、想问题的角度不同、评判事物的标准不同、衡量事物的尺度不同,特别是看问题、想问题、评判事物、衡量事物的动机、目的不同,结论自然不同,许多时候甚至是天壤般的不同。
    单就管理科学而言,好不好、优不优、对不对的标准更为主观、尺度更具弹性。任何一条路径、任何一种模式,乃至任何一项决策、任何一个方案,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按不同的目标去想、依不同的目的去说,都可以“完美无缺”,也都可以“一无是处”,最终总是以从哪个角度、按哪类目标、依哪种目的去看、去想、去说的人更多,以从哪个角度、按哪类目标、依哪种目的去看、去想、去说的人更强来认定。普遍的规则,最终认定哪条路径、哪种模式、哪项决策、哪个方案好、优和对,“主官”没有主见时“少数服从多数”,“主官”有主见时“全体服从主官”!
    既然好与不好、优与不优、对与不对都是相对的,既然好与不好、优与不优、对与不对的评判权掌握在领导手里,那么,当自己的某项提议、建议或倡议遭到“否决”时,也就不必怀内耿耿、心中愤愤了,因为,你这项提议、建议或倡议未被认可、采纳甚至痛遭呵斥、批驳,并不说明这项提议、建议或倡议就一定不对、不优或不好,只能说明这项提议、建议或倡议一定不合领导的胃口、不对领导的口味;也不证明不认可、不采纳甚至呵斥、批驳这项提议、建议或倡议的领导就一定比你的水平高、价值大、能力强,只能证明你在职务、资格、威望方面还一定不足以让领导不敢小觑。也许,换了另一个领导,你这项提议、建议或倡议很可能恰合其胃口、恰对其口味,由现在的“不好”“欠妥”一变而成为“很好”“极妥”,由现在的未被认可、采纳甚至痛遭呵斥、批驳一变而成为高度认可、全盘采纳甚至荣获表彰、奖赏。
    所以,当感觉自己有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有志无时的感觉时,且莫急莫躁、勿怨勿恨,明里暂时将才华封起、壮志收敛、志向掩藏,暗里修行得才华更著、壮志更茁、志向更硕,靠努力抢得主席台、凭业绩赢得发言权。待那时,你所说的一切都是对的,包括梦话;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好的,包括发羊角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