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明池:“珍惜”和“怀念”
开灯、关灯、开灯,昼夜明暗着,一天过去了;青岛、济南、青岛,来去往返着,一月过去了;元旦、春节、龙抬头,节日轮替着,一季过去了;严冬、丽春、酷夏,气候变换着,半年过去了;秋去冬来、冬去春来、春去夏来、夏去秋来,一年过去了;子鼠、丑牛、寅虎,生肖接续着,两年多过去了……在这明暗着、往返着、轮替着、变换着、接续着的时光中,交往着许多以前未交往过的人,经历着许多以往未经历过的事,其中不少已经作为“怀念”录入成了大脑的“内存”。
人这一生,每一个时段都会有这样那样、或多或少、或刻骨铭心或朦胧飘渺的怀念,怀念的对象,有人,有事,有物,而所有被怀念的人、事或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往日的,失去的或离别的,消失的或逝去的,而当前的人和事,拥有的人和物,只有珍惜不珍惜的区别,不存在怀念不怀念的问题。
值得我们怀念的人、物和事,诸如“无限怀念毛主席”“无比怀念小学老师”等,诸如“非常怀念那条花狗儿”“异常怀念第一双皮鞋”等,诸如“极其怀念初恋的时光”“极度怀念大学的生活”等,大都是与自己关系、关联极密切的,大都是给自己印象、记忆极美好的,尤其是那些在关键时点、关键场合上对自己提供过帮助、支持和同情的人,在关键时点、关键场合让自己获得过空前享受、至深感受和浓重情谊的物,在关键时点、关键场合对自己的人生轨迹和生活历程影响至深的事,已经深深地印刻在大脑的记忆之中,随调随出,不调自出。
让我们怀念的,当时大都是感觉极其平常的人、极其平常的事、极其平常的物,像小时候日夜陪伴我们的妈妈,像当年一周五天我们天天一贯的“宿舍—食堂—教室—食堂—宿舍”的学生生活,像当时那条尾巴似地跟在我们身后的看家狗儿,当时我们并没有感觉和感受到他们、它们有多么的可亲、可爱,还可能恨过他们、烦过它们,甚至狠狠地踢过它们两脚。可是,日月变换间,妈妈去了天国,大学生的“生”字前加上了“毕业”两字,跟在脚边的已是那条花狗儿的孙女儿,再去想那妈妈,想那大学生活,想那跟脚狗儿,却没有了恨,没有了烦,而是那样的可爱和可亲,令人抑制不住地怀念和思念!
“丢失的东西是好东西”“死掉的孩子是好孩子”,这大概是人类思想的通病。可是,一个人故去了,一段日子过去了,一件东西失去了,才恍然感悟到那人的可敬,那日子的可爱,那东西的可亲,才猛然想到要感恩,要回报。而到这时却发现,一切的一切全都晚了,不仅延续无望,连弥补的机会也没有了,余下的,大概除了遗憾,便是悔恨!
怀念给人温馨,给人幸福,同时还会有遗憾和悔恨——遗憾在当时曾经拥有的时候没有好好珍惜,悔恨在当初曾经经历的时候没有好好回报,最终只能到处寻找卖“后悔药”的地方,可惜寻无可找,觅无处见。
所以,为了让怀念中更多地积淀幸福和宽慰,更多地学会珍惜吧——珍惜当前拥有的一切,珍惜目前面对的一切,珍惜现在周围所有的人、所有的事、所有的物,更多、更深地领悟、领会所受赐的恩情和关爱,并尽心尽力尽早尽情地回报之,万万不要像几首歌里唱得那样——《当爱失去才后悔》《失去后才知道珍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