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阿Z记忆》穷村子里的趣事

(2022-12-29 09:35:00)
标签:

阿z

记录

记忆

历史

文化

分类: 《茶余饭后》

《阿Z记忆》穷村子里的趣事

《阿Z记忆》•穷村子里的趣事

    阿Z记忆中,邻居间隔三差五就有吵嘴打架的,有时因为点儿鸡毛蒜皮的事儿和三粒谷子两颗芝麻的东西便会闹将起来。只要一听哪片儿有了吵闹叫骂声,远远近近、老老少少、男男女女的邻居都会相互招呼着,以最快的速度跑了去,名为劝架,实是看热闹,搞得本没有多大事儿的两家当事人想不吵不闹不打不骂都不成了。邻居之间打架看热闹的围得里三层外三层,两口子吵嘴也会引来屋里屋外的好多人,有时墙头上、房顶上都站满了男男女女——想起来,很可能是那时没有电视,没有电影,更没有网吧、歌厅,人们生活极其单调,除了晚上灭了灯的“造人”运动,听人吵嘴、看人打架便是很难得的娱乐、放松和发泄了。
    阿Z记忆中,有人劝架,有人看热闹,也有人借劝架的名义“拉偏手”、“拉偏架”——表面上不偏不倚,其实心里头完全站在其中的一方,当双方动起手来的时候,便冲过去,嘴里叫着“不要打,不要打”,身子则严严地挡在自己偏爱的一方前面,双手或死死抓住对方的双手,或紧紧抱住对方的身体,使之挨打很方便,打人却很有受掣肘。这“拉偏架”的人,不能是其中一方的家人或亲戚,平时也看不出来与双方当事人谁家走得更近一些,关系更铁一些,大家都看出他有偏心,当事人也明白,可就是不好说破,只在心里恨着,只在心里记着。如果是一方的族人或亲戚,那就不是“拉偏架”,而是“打群架”了,他头上所挨的拳头,可能比他要帮的那人还要多;特别是亲戚,包括姑爷,如果掺和起来,邻居们都不愿意。
    阿Z记忆中,村里有两家邻居吵架,一家的女主人站在房顶上大声叫骂,另一家的男主人怒不可遏,二话没说,操起一把铁锨就进了茅房,出来时铁锨头上已多了一堆大粪。那男人端着那堆大粪,三步并作两步冲到胡同,朝着那骂街女人的站处掷了上去——不知咋那么准,不偏不倚,那粪团恰好掷到那女人脸上,而且因她骂得正欢,粪团到时嘴正张着,一下子弄了个满脸满嘴,骂声随之戛然而止。
    阿Z记忆中,有一对夫妻吵架,招来不少邻居围观。其中一前邻男主人上前劝阻,对男方说了一些诸如“男爷们应该大度一点儿,别跟娘们家一般见识”,“谁家勺子不碰锅沿呀,两口子之间有什么解不开的疙瘩,不是说天上下雨地下流,小两口打架不记仇吗”,“算了,算了,一家人的事,哪有那么多的真事儿?”的话,不想被老婆隔着窗户听得真真的,招来放声大骂——“你他妈的跟人家说得挺好,就是在家里不说人话,不办人事!”那男人大怒,大骂着冲回家,揪住老婆的头发就是一顿狂揍,动静闹得比刚才那对闹得还大。
    邻居间打架,两口子吵嘴,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也经常斗得不可开交。
    阿Z记忆中,村里有一家的女子大了,愉愉地找了隔壁同样长大了男子为对象,不敢告诉父母,却敢晚上愉愉睡到一个炕上,不久便被家里人发现了。男家太穷,父母不想让女儿嫁过去,可女儿很痴心,独身跑到了男家。父母恼羞成怒,带上儿子——那女子的弟弟——找上门去。一见姐姐,那弟弟张口就骂“X你亲娘”,他娘不干了,大声地呵斥:“别骂她娘!”他立马改口“X你奶奶”,他爹又不干了,更大声地呵斥:“别骂俺娘!”围观者一片哄笑。
    阿Z记忆中,村里有丢东西站到房顶上骂街的传统,谁家鸡不见了,猪跑丢了,自留地里的玉米被掰了几个,院子里的榆钱被撸了几把,都要站到房上去骂。有个本家叔叔的鸡丢了,还专门编了顺口溜,写到纸上,站到房上念着骂,合仄压韵的——“谁要吃了俺的鸡,……”“谁要吃了俺的鸡,……”“谁要吃了俺的鸡,……”省略号都是一些很露骨的骂人话,作个迷底,大家猜去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