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我解•七十而从心所欲
《为政篇第二》第四章——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目前常见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问,三十岁在社会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四十岁遇事有了主见而不再迷惑,五十岁明白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又不越出规矩。”
对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几句,人们在理解上都没有太大的分歧,但对于“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一句,本人却有点看法——首先,按前面的“三十”“四十”“五十”“六十”的句式,“七十”句也应该是一句而不应该断开,即应是“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而不应该断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两部分;其次,如果非要断开,“七十而从心所欲”和“不逾矩”两部分之间,也并不应该是一种转折关系,即“可以随心所欲,但又不越出规矩”,而应该是一种假设句式,即“即使随心所欲,也不会越出规矩”,说明循规蹈矩已经成了一种自觉和习惯。据此,本章原文应为: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应为: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问,三十岁在社会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四十岁遇事有了主见而不再迷惑,五十岁明白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即使随心所欲也不会越出规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