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是自己选的家人
前几天与一位异性朋友闲谈,询及她们同性朋友间的交往之道,听到不少见解很精到、给人很有启发的看法、想法和做法,其中“闺蜜是自己选的家人”一句,在大脑中烙印得最为深刻。
女人有“闺蜜”,男人也有“闺蜜”,这“闺蜜”就是朋友,朋友是自己选的家人!
由血、姻等先天和后天的“缘”导致的生理、心理、经历、利益的天然和必然联结,使得每个人生活和感情的周围都聚集着一些人而形成命运或利益“共同体”,这便是我们的“家人”,因而,家人总是我们情感中有意和无意间最为在意的群体,所谓“血浓于水”“打断骨头连着筋”;也总是我们生活中自觉和不觉间最为信任的团队,所谓“上阵亲兄弟,打仗父子兵”。——家是我们寄放心神最安全、最安澜的港湾,家人是我们寄托灵魂最贴心、最放心的族类。
家有数、家人可数,可爱无涯、情感无限,何况还并不是每个人的家、每个人的每处家都能让我们安全、安澜地寄放心神,每个人的家人、每个人的每个家人也并不是都能给我们的灵魂贴心、放心的寄托,于是,有意无意、自觉不觉间,我们便放眼于家之外寻找“家”,游走在家人之旁选择“家人”。——于是,我们便有了被女士称为“闺蜜”的朋友!
朋友是什么?古人说“同窗为朋,同志为友”,也就是因生活、事业交集而有交情的人;今人说朋友是“除情人或亲属之外彼此有交情的人”,也就是和情人、亲属一样彼此有交情的人,双方的关系建立在非“爱情”“亲情”的交情——“友情”基础上,或感情上同心、或爱好上同趣、或事业上同志、或利益上同伙,而且多是经受长时间交情考量和多方位利害考验反复遴筛后的志同道合或情投意合者,因而因知心而交心、因相信而相托。因为志同道合,便会视对方利益如己方利益,从而随时可“两肋插刀”;因为情投意合,自然知己方所好必为对方所爱,从而“心有灵犀”。
朋友不是家人,却胜似家人。家人是先天或后天许多主客观因素既定的,许多时候不依自己喜欢和不喜欢为转移,你爱他他是你的家人,她恨你你也是她的家人,因而,法律或伦理上的“家人”与情感或心理上的“亲人”并不总是吻合的,历史书卷上和现实生活中的“同室操戈”“祸起萧墙”都印证着这一点。朋友却不是先天既有的,后天也不由法律、伦理既定,唯以“友情”有无、“交情”存弭为衡,维系“友情”的砝码几乎全部来自双方主观上的“互惠”和客观上的“互利”,昨日之朋今日可弃而非友,今日非友明日亦可结而为朋,双方都有无限的自由裁量权——虽同窗而不投机不一定为朋、虽不同乡而同志却多成友,志趣不同自难做朋、荣辱相向却可成友。因而,朋友比家人更需要珍视,从而真朋友比家人还要“家人”;友情比爱情、亲情更需要呵护,从而“朋友圈”比家庭更显纯洁。
要想使朋友“如家人”“胜家人”,先要视朋友“如家人”“胜家人”。家人是天生的、法定的,增加不易,剔除也难;朋友是互相的、约定的,增加不难,剔除更易。以构建如家、胜家般安全、安澜港湾的初衷去创建“朋友圈”,“家庭”自会越来越大、越来越暖;用如家人、胜家人的本意去结交“朋友”,“家人”才能越来越多、越来越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