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量古陶瓷的空前面世
由于过去长期的文物征集和收购工作,我习惯了对文物的来源都要细心追溯和调查,以便为断代辨伪、保护研究提供原始资料。如上世纪80年代,西安火烧壁所出土的六十余件五代定窑官字款瓷器,被分散后我去现场看窑藏地点,收集残片等。现今这批珍品已成西安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http://s7/mw690/001MwlERty71uP10dee56&690
近三十多年国内多地大量出土古陶瓷已是不争的事实,许多东西是突然地并随时随地的面世,大多已无法还原它们出土的状况,许多窑藏都是瞬间发现瞬间消失。由于散落在民间的这些古陶瓷第一现场的肇事者和目击者文化知识的欠缺,大多没有留下可资考察研究的原始资料,即使追问后,得到的一些线索,也是支离破碎。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唯有细心慎重地做调查了解,追源问根,而不是急于用过去学到的知识轻易肯定或否定。
http://s13/mw690/001MwlERty71uP3CcEc8c&690
(图片来自佳士得,北魏彩绘灰陶马)
据我的调查了解,古陶瓷面世的最大源头之一,是隋唐古运河安徽宿州、淮北地段。我看过了全国各地约百名藏友的东西,他们都是中等以上的藏家,最少都有千件以上,甚至还有过万件的。经过近十年来的了解,应该都属于运河瓷,内容十分丰富,几乎涵盖了南北方各大窑口,如宋代五大名窑,耀州窑、磁州窑、邢窑、龙泉窑、越窑、长沙窑、景德镇窑、吉州窑、建阳窑、鲁山窑、临汝窑、洛阳三彩等。
(图片来自人民网,2014年淮北柳孜隋唐运河遗址古船发掘现场)
据一位藏友讲,上世纪90年代,淮北隋堤公路边上有摆卖着成套的钧窑菱口、葵口、长六角的花盆和盆托(可作洗子)。底足上均有不规则的各样支钉痕,并有1-10的刻画数字,过来过往的车辆行人都以为是新瓷器,挖出来的农民解释也没有用,卖不掉,有气得砸毁的,也有很便宜被司机捎带走的。后来,又形成了一段时间的千人以上参与挖掘公路两边古陶瓷的寻觅热潮,被制止后,变为夜间偷挖和在公路两边百米之内农户自家院内挖。
http://s8/mw690/001MwlERty71uP7n1X1a7&690
二十年究竟出土了多少古陶瓷已无法统计,但我上手看过的约几万件,估计地下埋藏的约有十数万件。这些瓷器不用放大镜看似乎是新的一样,细看或多或少有釉胎老化痕迹,尤其是开片处在出土一段时间后,陆续出现新的开片。老开片已稳定不变,新开片大多为短小向纵横延伸,连结成网,这是突然见到空气加上一年四季冷热变化,它在释放数百年前未能释放的内应力,我称之为“补开现象”。
http://s6/mw690/001MwlERty71uP8k2R765&690
(图片来自佳士得,明嘉靖青花缠枝莲纹盘
双圈六字楷书款)
这些器物的特点:一是保存完好如新;二是器形多样,许多是以前从未见过的;三是有许多带有刻、印款的;四是重复同样器物多;五是有许多还残留有运河似面粉一样细的白砂粒土,砂粒表面是黄色,里面是白色石英质,有的粘附在器物上,附着力不强易于清除,也有其他污物侵入,当地人称为“饭粘子”;六是成套成组器物多;七是涵盖的时间长,最早有汉、两晋,晚到元代或明初,几乎是一部中国陶瓷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