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保卫和平坊
2010年3月14日于北京中山公园
原名“克林德碑”,始建于1903年。1900年6月,清军恩寿杀死了参于镇压义和团运动的德国公史克林德。1902年,清政府与11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丧国辱权的《辛丑条约》,其中有“为克林德建碑”的条文,不久便在东单北大街西总部胡同西口外的大街上,与街同宽建立了克林德碑。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9年将碑移建此处,改名“协约公理战胜纪念坊”。1952年,为纪念在北京召开的“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和平会议”,决定将此坊更名为“保卫和平坊”。“保卫和平”四个字为郭沫若所题。 无论是当年那座被国民视为屈辱象征的“克林德碑”,还是作为协约国的战胜纪念碑“公理战胜”,亦或是现在的“保卫和平”的汉白玉牌坊,他们的存在还是一种述说和记录。 我们需要怀念,因为那是历史的存在;我们需要自强,因为过去的屈辱在观望;同样我们需要信心,因为今天的中国已不再是落后的无奈。(文字参考公园《保卫和平坊》文字说明及《人文北京》)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