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张力
(2010-09-16 15:25:01)
标签:
杂谈 |
自我超越的精义,就是学习如何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断生发和保持创造性张力。
经历一:
某人喜欢“医生这个职业”,可考大学时却未能考上自已理想中的学校和职业,而阴差阳错的学了“生物”这门专业,可他并不气馁,大学毕业后考研读医,最终干上了自已理想中的职业。
经历二:
魏书生坚信每个学生都是老师的好助手,都是班级的副班主任,他这种愿景和现实之间的差距,产生了创造性张力,通过他对教育方法不断地努力学习和研究,每个学生都朝好的愿景发展。
理解:
个人的愿景和现实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而这个差距便是创造性能量的源泉,称之为“创造性张力”,两者差距越大,它所产生的张力便会越大,创造性张力并不会带来任何特殊的感受,它是我们追求愿景的行动的必要,是一种力量,将你朝向愿景推动,当我们认识愿景与现实不一致时,这种力量便会发挥出作用。如果能有效地把握好创造性张力,它便能够给我们带来毅力和耐心,还能够使我们将现实中的整个立场发生根本性的转变。(现实就不再是我们的敌人,而是我们的朋友)
反例一:
在家庭教育中,我以:帮助孩子能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已能做的事情自已做为愿景,可现实中总是觉得教育怎么这么难,为什么总不都朝好的方向去发展,差距的产生使我经常降低愿景,从而缩小了创造性张力。
反例二:
某人想考取一所好大学,可根据自已的学习成绩,总是不断的降低原来的目标,最终只考取一所三流的大专院校。
反例总结:
愿景是特定的目的地,是我们渴望的未来的图景,如果总是一味的降低愿景,那么它便会和现实越拉越近,没有了差距便没有了创造性张力,没有了创造性张力便不可能实现自我超越,便不可能达成最初的愿景。
应用:
把“加油生一帮一”系统做得更精细化、科学化、易操作化、做为自已在工作中的教育能力提高的愿景,实现自我超越。
应用总结: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