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儿时清明节育儿 |
分类: 姐妹成长 |
我的家乡在陕西北部一个四面环山的小山村,由于土地较为贫瘠,村里常住人口并不多,记忆中顶多也就几十户,但村风比较纯朴,很少有打架斗殴情况。农村人虽说条件艰苦,却最是注重各种节日,清明节即是其中之一。忆忆我那儿时的清明节:
一、扫墓
这个大概不用特别指出,自是清明节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我的家乡也不例外。不过扫墓好象是大人的事情,我们这些小孩子极少参与。
二、蒸“燕燕雀雀”(音)
此乃影响最深刻的清明传统之一。每到清明节,妈妈就会发一大盆面蒸馒头,此馒头并非普通意义上的馒头,而是将面涅成各种各样的动物或植物形状入锅来蒸,家中的每个成员均有份,而且身份不同形状各异。比如年纪最大的奶奶是一个桃子形状馒头,现在想来大概取了寿桃之意;爸爸则是一个装饰漂亮的大馒头,此馒头只有成年已婚男子才能食用;妈妈却是一个梭子形状的面食,此乃专为已婚女子备用;我们这些孩子辈的男孩儿则是蒸一个大老虎,大概是想让男孩如老虎般威猛吧;女孩却是如小型枕头般的形状,家乡话叫抓尖(音),不过现在仍不明白喻意为何,是想让女孩心灵手巧?纯属猜测。
当然了,还会蒸一些小动物,这些小动物好象没什么特别意思,只为哄小孩儿的。但妈妈年年会蒸一大堆,然后用绳串成一串挂起来晒干。我们兄弟姐妹每人都会分到一串,等以后嘴馋时拿来吃上一个,自是非常美味。今年恰好越姥姥在家,也给两丫头简单蒸了几个(下图),由于没有食品颜料搭配上色,越姥姥还好一通遗憾呢,不过两丫头并未如我们小时候那般欣喜。
三、吃寒食
吃寒食也是大多数地方有的传统之一,但儿时我们的寒食仅限于凉拌粉丝绿豆芽。由于当时物质生活条件所限,清明节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没有其他食物搭配。每年清明前夕妈妈就会准备一些绿豆芽,再加点粉条凉拌一大盆,搭配之前蒸好的“燕燕雀雀”,一家人美美享受一翻。
四、荡秋千
据爸爸回忆,他小时候有荡秋千传统,每到清明节前,村里老老少少都在准备大秋千,清明当天男女老少均可在秋千上一试身手。可是不知为何到我们小时候此传统遗失?遗憾。。。
******************************************************************************************
今年的清明假期,带着老人领着孩子来到郊区大棚里摘草莓,让两丫头体会了一下采摘的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