吓唬孩子把他们留在公共场合对不对?
(2009-10-27 22:56:45)
标签:
让孩子准时离开公共场合育儿 |
分类: 育儿笔记 |
想起这个话题是因为周末去图书馆,看到一个家长告诉孩子现在要回家了,但在孩子死活不愿意走,家长试图说服孩子无效,家长就跟孩子说你自己留在这里吧,爸爸走了。然后就挥手说bye
bye,这位爸爸转身就走了,看到爸爸的身影消失在楼梯口的时候,孩子惊慌的追了过去。我想这种到时间要离开但孩子不愿意的情况很常见,那么家长这种吓唬孩子要把他们单独留在公共场合的做法对不对呢?
对于孩子来说,在他们成长到某个年龄阶段以前,他们的世界是围绕他们自己转动的,他们想吃就吃,想睡就睡,想玩就玩。他们很少能意识到周围世界和他人的存在,更不要说让他们理解时间观念了。父母对于孩子就象提供光和热的太阳,这就是为什么孩子会对离开父母有分离焦虑。让孩子学习到这个世界上还有其他人的存在,自己当下的欲望跟要求有时候只能屈居次席,这是个不那么容易的过程。父母转身离开的姿态好象把宇宙的平衡倾斜了一样,这个举动实际在说,孩子,现在世界正在朝这个方向运行,快点跟上来。跟宇宙移动比起来,不能留在图书馆玩只不过是一点点不快。看到父母转身离开,孩子会不会感到不安和害怕?也许会有一点,但这可能是学习长大的一部分。正像断奶或让孩子开始自己睡自己的房间那样,他们会用哭声表达他们的不安,但是那是他们必须要学习的过程。
所以我认为家长这种转身离开的姿态或许可以当作武器库中的杀手锏,可以在关键时刻用一下。但是不应该滥用,正像狼来了一样,用多了它的威慑力就变成笑话了。
我觉得要让孩子理解我们的家是一个整体,他作出的决定和行为会让其他人喜爱或生气,会帮助或妨碍整个家的气氛和生活。让孩子明白时间观念,准时离开公共场合,跟学习任何其他事情一样,需要让他们建立行为规范。家长们可以帮助孩子们建立一个“离开”的规矩。
比如:
1. 告诉孩子我们下面要去哪里和活动内容是什么
2. 提前5分钟提醒孩子,还有5分钟我们就要离开了(然后3分钟,2分钟,一分钟),让孩子心理上有准备
3. 跟孩子一起整理收拾书籍玩具等,做好离开的准备
4. 跟周围的人说再见,离开。
我想如果家长能坚持这样的规范,让孩子准时离开公共场合就应该不再是战斗了。当然如果孩子持续耍赖和无理取闹的话,太阳们不妨爆发一下吧。
对于孩子来说,在他们成长到某个年龄阶段以前,他们的世界是围绕他们自己转动的,他们想吃就吃,想睡就睡,想玩就玩。他们很少能意识到周围世界和他人的存在,更不要说让他们理解时间观念了。父母对于孩子就象提供光和热的太阳,这就是为什么孩子会对离开父母有分离焦虑。让孩子学习到这个世界上还有其他人的存在,自己当下的欲望跟要求有时候只能屈居次席,这是个不那么容易的过程。父母转身离开的姿态好象把宇宙的平衡倾斜了一样,这个举动实际在说,孩子,现在世界正在朝这个方向运行,快点跟上来。跟宇宙移动比起来,不能留在图书馆玩只不过是一点点不快。看到父母转身离开,孩子会不会感到不安和害怕?也许会有一点,但这可能是学习长大的一部分。正像断奶或让孩子开始自己睡自己的房间那样,他们会用哭声表达他们的不安,但是那是他们必须要学习的过程。
所以我认为家长这种转身离开的姿态或许可以当作武器库中的杀手锏,可以在关键时刻用一下。但是不应该滥用,正像狼来了一样,用多了它的威慑力就变成笑话了。
我觉得要让孩子理解我们的家是一个整体,他作出的决定和行为会让其他人喜爱或生气,会帮助或妨碍整个家的气氛和生活。让孩子明白时间观念,准时离开公共场合,跟学习任何其他事情一样,需要让他们建立行为规范。家长们可以帮助孩子们建立一个“离开”的规矩。
比如:
1. 告诉孩子我们下面要去哪里和活动内容是什么
2. 提前5分钟提醒孩子,还有5分钟我们就要离开了(然后3分钟,2分钟,一分钟),让孩子心理上有准备
3. 跟孩子一起整理收拾书籍玩具等,做好离开的准备
4. 跟周围的人说再见,离开。
我想如果家长能坚持这样的规范,让孩子准时离开公共场合就应该不再是战斗了。当然如果孩子持续耍赖和无理取闹的话,太阳们不妨爆发一下吧。
前一篇:给琪琪爸爸的留言
后一篇:2009美国职业棒球总决赛之花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