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上不上幼儿园育儿 |
分类: 最爱宝贝 |
昨天从亲子博客圈看到一位家长的博文,探讨到底应不应该送孩子上幼儿园。遗憾现在找不到那篇博文的地址了。这位家长没有让女儿上幼儿园,而是亲自在家教育,女儿已经能认识上千个汉字了,让女儿学习的同时,也注意给女儿提供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的机会,比如去玩蹦床等等。这位家长的问题是在家教育和去上幼儿园相比,还有什么欠缺的吗?【看到琪琪爸爸的留言,特地加上琪琪爸爸的博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4139820100fap6.html和我给琪琪爸爸的留言回复】
我首先想说的是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并没有某一种教育方法能够适用于所有孩子。教育方法跟流派层出不穷,也很难说某一种方法就一定比另一种方法优越。我觉得家长如果能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形态或教育方法,那就是最好的。所以我这里记录的只是我对上不上幼儿园的个人看法而已。
在我的记忆中那篇博文中列举了几个不上幼儿园的理由,比如老师不称职,日程安排不人性化等,不可能跟在家里一样可以弹性,任何事情都可以给孩子量身定做等。那么不去幼儿园到底欠缺什么呢。很简单--就是欠缺幼儿园的环境。
人们常说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其实孩子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举个身边的例子,朋友J的小孩生活在三语环境的家里,爸爸英文,妈妈中文普通话,姥姥姥爷南方方言,虽然大人想方设法地教孩子说话,但是孩子到14,5个月大的时候还不开口讲话。J带孩子去看医生,医生诊断孩子一切正常,并不需要特殊的语言治疗。本来J让姥姥姥爷来帮忙就是不想让孩子去幼儿园,J跟所有父母一样担心孩子在幼儿园得不到很好的照顾,怕孩子不适应,怕孩子生病等等。可是J对孩子不开口说话很心急,既然医生不批准语言治疗,家里的努力又不起作用,J决定送孩子去幼儿园试一试。结果孩子度过了最初的磨合期后,在幼儿园适应的很好,而且奇迹般在去幼儿园的几天后就张开了金口,然后孩子的语言能力迅猛发展,用J的话说就是小嘴吧哒吧哒的不停。J觉得孩子跟孩子的一起的时候,相互模仿,孩子的自尊心跟好胜心让他们不愿意落在后面,那种潜移默化的学习远远比家长由上而下的刻意教育要有效的多。
人毕竟是社会动物,幼儿园就是个小世界。家长虽然带孩子去儿童游乐场所玩,但是有家长陪同监护的过程跟由孩子们主导孩子们自发的互动是不一样的。幼儿园里的孩子们会抢夺稀有资源(呵呵,比如好玩的玩具),会拉帮结派,会跟老师争宠,会欺负人或被别人欺负,当然更多的时候他们会开开心心的一起做游戏,发明稀奇古怪的花样,互相分工合作,分享稀有资源,分享快乐跟小秘密,建立信任和友谊,学习规矩跟秩序。这些都是父母无法营造的。家长们都喜欢看可以量化的成绩,比如认识多少字,会背几首诗。如果我们嘉宝比别的小朋友多会几个单词,我也忍不住会暗自得意,这真是无可救药的家长的虚荣心。但是参考婴幼儿的发育特点就会知道这个阶段孩子并不具备广义理解跟逻辑分析的能力,认识字的多少往往是大量重复记忆的结果。想象力,创造力,自主思考这些对今后学习至关重要的东西恰恰是不能被灌输的。而领袖气质,团队精神,人际沟通这些需要高EQ的素质更不可能脱离人群环境而凭空获得。
世界是不完美的,跳过幼儿园阶段,上学后一样会有平庸的老师,野蛮的同学,工作以后也可能碰到令人厌恶的上司或是刻薄的同事。那么家长给孩子量身打造的完美世界能够持续到多久呢?当孩子没有循序渐进,而最终突然要去面对这个不完美的世界的时候,他们会怎么反应呢?
我觉得孩子们不仅需要知识(knowledge), 还需要智慧(Wisdom),而且智慧对人生的幸福更重要,只有让孩子们去亲身体验(Experience),他们才能够收获智慧。这就是我赞成让孩子去上幼儿园的原因。
我首先想说的是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并没有某一种教育方法能够适用于所有孩子。教育方法跟流派层出不穷,也很难说某一种方法就一定比另一种方法优越。我觉得家长如果能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形态或教育方法,那就是最好的。所以我这里记录的只是我对上不上幼儿园的个人看法而已。
在我的记忆中那篇博文中列举了几个不上幼儿园的理由,比如老师不称职,日程安排不人性化等,不可能跟在家里一样可以弹性,任何事情都可以给孩子量身定做等。那么不去幼儿园到底欠缺什么呢。很简单--就是欠缺幼儿园的环境。
人们常说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其实孩子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举个身边的例子,朋友J的小孩生活在三语环境的家里,爸爸英文,妈妈中文普通话,姥姥姥爷南方方言,虽然大人想方设法地教孩子说话,但是孩子到14,5个月大的时候还不开口讲话。J带孩子去看医生,医生诊断孩子一切正常,并不需要特殊的语言治疗。本来J让姥姥姥爷来帮忙就是不想让孩子去幼儿园,J跟所有父母一样担心孩子在幼儿园得不到很好的照顾,怕孩子不适应,怕孩子生病等等。可是J对孩子不开口说话很心急,既然医生不批准语言治疗,家里的努力又不起作用,J决定送孩子去幼儿园试一试。结果孩子度过了最初的磨合期后,在幼儿园适应的很好,而且奇迹般在去幼儿园的几天后就张开了金口,然后孩子的语言能力迅猛发展,用J的话说就是小嘴吧哒吧哒的不停。J觉得孩子跟孩子的一起的时候,相互模仿,孩子的自尊心跟好胜心让他们不愿意落在后面,那种潜移默化的学习远远比家长由上而下的刻意教育要有效的多。
人毕竟是社会动物,幼儿园就是个小世界。家长虽然带孩子去儿童游乐场所玩,但是有家长陪同监护的过程跟由孩子们主导孩子们自发的互动是不一样的。幼儿园里的孩子们会抢夺稀有资源(呵呵,比如好玩的玩具),会拉帮结派,会跟老师争宠,会欺负人或被别人欺负,当然更多的时候他们会开开心心的一起做游戏,发明稀奇古怪的花样,互相分工合作,分享稀有资源,分享快乐跟小秘密,建立信任和友谊,学习规矩跟秩序。这些都是父母无法营造的。家长们都喜欢看可以量化的成绩,比如认识多少字,会背几首诗。如果我们嘉宝比别的小朋友多会几个单词,我也忍不住会暗自得意,这真是无可救药的家长的虚荣心。但是参考婴幼儿的发育特点就会知道这个阶段孩子并不具备广义理解跟逻辑分析的能力,认识字的多少往往是大量重复记忆的结果。想象力,创造力,自主思考这些对今后学习至关重要的东西恰恰是不能被灌输的。而领袖气质,团队精神,人际沟通这些需要高EQ的素质更不可能脱离人群环境而凭空获得。
世界是不完美的,跳过幼儿园阶段,上学后一样会有平庸的老师,野蛮的同学,工作以后也可能碰到令人厌恶的上司或是刻薄的同事。那么家长给孩子量身打造的完美世界能够持续到多久呢?当孩子没有循序渐进,而最终突然要去面对这个不完美的世界的时候,他们会怎么反应呢?
我觉得孩子们不仅需要知识(knowledge), 还需要智慧(Wisdom),而且智慧对人生的幸福更重要,只有让孩子们去亲身体验(Experience),他们才能够收获智慧。这就是我赞成让孩子去上幼儿园的原因。
前一篇:在美国看独生子女教育
后一篇:给琪琪爸爸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