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赞成发展“克隆”技术,不赞成“克隆大熊猫”

(2009-08-18 00:53:46)
标签:

大熊猫

繁衍

克隆

异种

胚胎

杂谈

分类: 科普文章

Dolly的诞生是20世纪生物技术革命所取得的最令人兴奋的技术进步,它标志着这种新的技术在为人类服务方面的潜力几乎是无限的。估计它对21世纪的人类社会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就像核裂变技术对20世纪的影响那样。不论从战略的角度还是从实际的应用出发,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只要有足够的能力,就必须大力发展新的“克隆”技术,它将为我们寻找新的科技发展的道路。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未来的世界竞赛中处于主动的地位,并为社会的进步和全人类的幸福生活作出越来越多的贡献。因此我赞成中国发展“克隆”技术。

但是,我不赞成“克隆大熊猫”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第一,大熊猫能正常繁殖自己的后代,不需要“克隆”

 

有人说“大熊猫繁殖不理想”,只好用“克隆”的办法来增加它们的数量,使其种群繁衍下去。那么,“大熊猫到底能不能自己进行繁殖”便成为该不该“克隆大熊猫”的前提了。1963年以来,大熊猫已经在国内外十几个动物园及繁殖中心进行过成功的繁殖,而且情况越来越好。在野生状况下,它们的繁殖状况良好,幼仔成活率也很高。以秦岭戴无线电跟踪颈圈的雌熊猫“娇娇”的产仔记录为例:1989年8月,“娇娇”5周岁时生第一胎“虎子”,1992年8月,生第二胎“希望”,1994年8月,生第三胎“小三”,1996年生第四胎“繁星”,1998年8月,生第五胎……。按照每2~3年产一崽的速度计算,她一生能够生育8~9个崽,而秦岭其他戴无线电颈圈的成年雌熊猫也是如此。此外,1996年和1997年,“娇娇”的大儿子“虎子”和大女儿“希望”也分别有了自己的后代。我计算过秦岭大熊猫的年增长率,达到4.1% ~ 4.5%,比世界上人口增长最快的卢旺达的年增长率(3.5%)还有高。既然秦岭大熊猫具有正常的繁殖能力,那么其他山系的大熊猫是不是理应当也是如此呢?我认为只要给野生大熊猫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它的种群就可以得到恢复。面对这样的事实,我们又何必通过“克隆”(实际上是一种无性繁殖)的技术来取得它们的复制品呢?

 

第二,对大熊猫而言,同种克隆无法进行

 

主张“克隆大熊猫”的研究者,先是提出同种克隆的办法。大熊猫同种克隆指的是卵或成体细胞来自大熊猫,寄母也是大熊猫。尽管从大熊猫的血液中或皮肤上得到它们的成体细胞十分容易,也有可能从死亡的母熊猫身上取得卵巢,并通过体外培养而获得卵泡细胞或卵丘细胞,但是问题是如何寻找寄母?主张克隆者说:“如果能提供大熊猫怀胎当然更好”。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作为寄母的大熊猫首先是要用一只能够进行成功繁殖的大熊猫,而研究者却要它放弃自己的生育机会,去怀养一个几乎没有成功把握的外来的克隆胚胎,这不符合保护大熊猫的目标,实际上就是把这种具有超级魅力的可爱动物当作试验品,无论是从道理上或是伦理上都是行不通的。

退一万步来讲,即使研究者获得了一只可供试验的大熊猫寄母,那么在这只大熊猫正常生殖生理过程中的受精卵“延迟着床”问题,就是大熊猫同种克隆中无法通过的难关。大熊猫卵子在受精之后,并不像人类或很多用做“克隆”实验的家畜那样,分别在数小时或数天之内就可以植入子宫壁并开始发育。大熊猫的受精卵要在子宫中漂浮一段很长的时间之后才着床。我记录到受精卵在母熊猫体内“延迟着床”的时间长短各不相同,波动于交配之后的40~120天之间。其他动物克隆成功的经验表明,只有当受精卵发育到16个细胞至囊胚期之间的短短几个小时至几天之内,才可能为代理母亲的子宫所接受。试问,在目前还没有弄清楚大熊猫受精卵着床的时间及机制的情况下,我们应当把一个由体外克隆的“合成卵子”培养到“早期胚胎”的什么阶段再植入一只待孕的雌性大熊猫的子宫中去?这些知识目前都是未知的。如此看来,要进行大熊猫的同种克隆,就必须先弄清大熊猫受精卵“延迟着床”的机制;要弄清延迟着床的机制,就必须用活的、能够进行正常繁殖的雌体来设计各种实验;可是,动物园中现存的母熊猫已经太少了,即使全部用于实验,恐怕还搞不清其中的一个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在科学上至今还不清楚大熊猫的子宫内膜在接受自己的受精卵时需要什么样的“信号”,因此,也不知道应当在雌性熊猫的什么生理阶段植入发育到一定阶段的早期胚胎。我们既没有足够的怀孕雌熊猫作为实验的材料,更不应当把它们作为实验品进行研究。所以,胚胎移植在熊猫身上是无法实现的。

 

第三,异种克隆,不切实际

 

既然同种克隆做不成,有人便主张使用其他动物的雌性个体进行“异种克隆”。他们推测“异种动物克隆有别于动物的有性远缘杂交,因为克隆技术是无性繁殖,不存在双亲染色体的配对问题”;另外还假设“胚胎与子宫间有可能存在免疫豁免区”。但实际上,异种动物间的克隆迄今尚没有任何理论的积累和实践的经验,要靠黑熊、狗、猫、甚至兔子来克隆大熊猫,这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